屠格涅夫文学创作中哲学思想探源
本文关键词:屠格涅夫文学创作中哲学思想探源
更多相关文章: 屠格涅夫 哲学思想 《柏拉莎》 《安德烈·科洛索夫》
【摘要】:屠格涅夫·伊万·谢尔盖耶维奇(Тургенев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被誉为俄国19世纪文学三巨头之一,与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齐名。屠格涅夫的文学创作不仅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在其文学作品中融入了非常深刻的哲学思想。屠格涅夫并非一个哲学家,但哲学思想却贯穿于作家一生的文学创作当中。从最初对唯心主义的痴迷,到对唯物主义的追捧,屠格涅夫的哲学思想随着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对于屠格涅夫哲学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和人文主义思想。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关键词】: 屠格涅夫 哲学思想 《柏拉莎》 《安德烈·科洛索夫》
【分类号】:I512.06
【正文快照】: 哲学是什么?人们对于哲学的定义做出了无数的诠释。而只有从未研习过哲学,或者从未看过哲学书的人才会罕见地一致回答这一问题。不能直接评判他们的意见,他们完全不会说科学加工过的哲学语言,也从来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哲学在俄国是一个地道的舶来品,但哲学在俄国却得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邹舒然;网络传播对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金顺;巴金和屠格涅夫[J];俄罗斯文艺;1983年05期
2 郑文波;屠格涅夫散文诗艺术特色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陆人豪;论屠格涅夫创作中的客观态度[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何云波;屠格涅夫爱情观的二律背反[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S1期
5 季明举;论屠格涅夫作品结构中的节奏感和韵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徐拯民;巴金与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J];俄罗斯文艺;2000年01期
7 赵明;角色转换中的期望与恐惧——自然在屠格涅夫思想和创作中的本体论意义[J];俄罗斯文艺;2002年05期
8 万信琼,王金琼;试论屠格涅夫的爱情观[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杨清容;屠格涅夫小说心理描写的特色[J];九江师专学报;1985年03期
10 申家仁;不由自主的倾向——《父与子》的创作过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冬雪;;屠格涅夫六十年代初的创作——《前夜》、《父与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吴飒;;迷雾、虚无与存在——堂米格尔·乌纳穆诺及其《迷雾》[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3 季甄馥;;瞿秋白《俄国文学史》的时代意义及其文学史观[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4 李辰民;;80—90年代俄罗斯的“契诃夫学”[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陈众议;;《堂吉诃德》在中国[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育楠(广东省汕头市澄海永新小学);心灵的色彩依然鲜亮[N];中国教师报;2006年
2 刘军;屠格涅夫小说中的知识分子[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杨琳桦;我爱过的小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韩星孩;对苦难者的挚爱[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顾文豪;文学是善的一种形式[N];文汇报;2011年
6 外文所 高莽;巴金和俄罗斯文学的情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陆建德;阅读文学的政治[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洪兆惠;直面自己的内心问题[N];辽宁日报;2007年
9 (俄罗斯)瓦·拉斯普京;致中国读者[N];光明日报;2005年
10 ;俄罗斯经典文学的魅力[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春艳;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邱运华;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3 胡强;“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4 邱静娟;继承与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宝平;论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与虚无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洁;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石志高;屠格涅夫与沈从文创作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敏;融会“东”“西”的俄罗斯诗哲[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路文亭;屠格涅夫前三部小说中普希金传统之体现[D];河南大学;2013年
6 龙秀娟;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与虚无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陈苗苗;屠格涅夫及其创作中的贵族情结[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姚静媛;论安·兰德小说中客观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及意义[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9 李紫燕;加缪的人文主义在其政治生活中的表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刘浩颖;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屠格涅夫作品中的景物描写[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663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6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