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8世纪文学伪作历史之辩
本文关键词:英国18世纪文学伪作历史之辩
【摘要】:英国18世纪文学伪作绝非对文学的伦理背叛,亦非所谓道德沦丧的文学个案;在文学史中,萨曼纳扎、麦克弗森以及查特顿等炮制的伪作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为他们辩护的不仅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济慈,更有欧洲大陆的歌德和赫尔德。伪作固然一度饱受诟病,然而这些假托台湾土著、奥西恩以及三百前僧侣罗利的作品对浪漫主义创作方式影响巨大,其文学成就毋庸置疑。"托名"的技巧并非伪作家原创,而是植根于欧洲文学创作的集体无意识。古希腊认为诗人是占卜者或者神的代言人,代言人恰恰就是伪作的根源之一;同时圣经也存在大量冒名性的伪经和次经。因此重新认定伪作的创作根源,对其历史价值进行辩雪,这对后期英国浪漫主义作品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
【关键词】: 伪作 文学伦理 伪经
【基金】: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哈佛大学英语系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资助
【分类号】:I561.06
【正文快照】: 无论在政治、文化、历史方面,伪作的影响力在英国不可小觑。17世纪中叶,《圣君的偶像》(Eikon Basilike,1648)就曾引起轩然大波。1649年1月30日英王查理一世走上断头台之前,该书的部分清样已经在坊间流传。虽然该书于“2月9日前后正式在书店出售”(Knachel xi),但是这些清样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晓东;;英国文学伪作研究引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徐晓东;;华兹华斯的言不由衷[J];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韩韦;;风中幻影——浅析《风之影》作为畅销书的写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未志英;;《约拿书》的隐喻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杜海燕;;王家卫《2046》缀合复调式叙事结构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颜桂堤;;经典:流动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殷婷婷;;“整合”亦或“颠覆”——阿多诺与本雅明的“技术介入”之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王小翠;;试析《简·爱》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强玲;;新历史主义的颠覆与抑制——以长篇小说《兔子,跑吧》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缪菁;;爱情背后的辛酸过往——试比较《茶花女》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王丹宁;康建明;;“双声话语”视角下的吕贝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鲍国玉;;认知隐喻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红梅;;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叙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5 黄光伟;;“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6 罗如春;;身份认同问题三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朱月娥;;文化生态中翻译的中度干扰[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郑贞;钱佳静;;《米》中停顿的翻译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陈霖;;青年亚文化的新媒介空间[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志刚;对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野人”约翰的拉康式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大年;瓦拉和“君士坦丁赠礼”[J];国外文学;2002年04期
2 徐晓东;;苏格兰的巴德诗人——麦克弗森与彭斯[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友权;关于建设网络文学湘军的思考[J];求索;2002年01期
2 张荣翼;关于文学传统的类型分析[J];江汉论坛;2004年06期
3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学科形态建设[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4期
4 张屏瑾;那儿来的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6期
5 王晓渔;呼唤“灰姑娘文学奖”[J];社会观察;2005年10期
6 惠松骐;哲学、政治与诗:西方世界两种文学传统的互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梁璐;;陕西文学地理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8 傅林林;;中国喜剧文学传统初探[J];当代戏剧;2008年02期
9 欧阳文风;谭德晶;唐祖敏;;“博客文学”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建疆;;文学经典的死去活来[J];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畅;;市场经济与文学传统——关于文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的辩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仇鸿伟;;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5 欧阳萍;;网络时代的文学命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7 叶岗;;文体意识与文学史体例[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钟俊昆;;从文学地理学论宁都客家文学[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乔治·恩·格勒伯格;王杰;;规则的非殖民化:关于第三世界文学的思考[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10 刘淮南;;文学的现实言说与文学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浩月;属于大众的文学不会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何志钧 秦凤珍;文学的多维延展与文学性的隐性存在[N];文艺报;2010年
3 南帆;文学的潜能[N];人民日报;2011年
4 王本朝;重庆文学:离大奖还有多远[N];重庆日报;2000年
5 雷达;当今文学审美趋向辨析(下)[N];光明日报;2004年
6 陈福民;文学需要市场但不等同于市场[N];文汇报;2004年
7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N];工人日报;2010年
8 ;教育得为文学负责任[N];辽宁日报;2010年
9 胡平;文学观念问题是根本问题[N];文艺报;2010年
10 侯德云;文学与世俗[N];文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2 崔宰溶;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北京大学;2011年
3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4 周悦;晋隋之际南北文学融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谭华孚;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健;“经典焦虑症”透视——“后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朝杰;贞观时期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大众传媒时代的“新”文学萌芽[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欢迎;技术哲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D];东华大学;2011年
3 王菊花;论网络文学的狂欢色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姚菲菲;新媒介环境与移动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建续;泛文学视阈中的微博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丹凤;“微”时代正在编织文学现象—微博文学[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7 周t,
本文编号:681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8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