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狂欢的小岛

发布时间:2017-08-16 03:21

  本文关键词:狂欢的小岛


  更多相关文章: 莎士比亚 《暴风雨》 巴赫金 狂欢 复调


【摘要】:本文从巴赫金的狂欢和复调的角度分析《暴风雨》的狂欢元素和复调特色,旨在论证《暴风雨》是一部狂欢化戏剧。 本文主要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在绪论中扼要陈述了莎士比亚的文学影响,《暴风雨》的创作背景、国内外对《暴风雨》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意义。正文第一部分,重点从普洛斯彼罗、安东尼奥、卡列班三个主要人物入手,分析他们在《暴风雨》中的脱冕和加冕仪式,以及文本中怪诞形象所蕴含的梅尼普精神,从人物形象和情节方面揭示本剧的狂欢化色彩。正文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文本的结构、人物角色的安排、以及人物内心声音的对话特征。第三部分从对话的显著特征------未完成性结尾论证,《暴风雨》的结尾并非是大团圆式的结束。巴赫金理论的终极目的是“狂欢化”,复调及对话是通往狂欢的道路,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创造了一个狂欢小岛,在这个岛上,众多人物通过对话,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交汇成狂欢的大合唱,以实现对普洛斯彼罗独白型“真理”、等级、权威的颠覆与消解,,最终揭示了自由平等和交替变更的精神本质,印证了君主制的历史是不断循环专制和推翻独裁的轮回,从而在这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发起了一场反对官方权威的狂欢。
【关键词】:莎士比亚 《暴风雨》 巴赫金 狂欢 复调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12.0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Acknowledgements6-9
  • Introduction9-17
  • 0.1. History Background of The Tempest9
  • 0.2. Literature Review9-13
  • 0.3. Theoretical Basis13-17
  • ChapterⅠThe Carnival Chronotope17-37
  • 1.1 The Carnival Ritual in the Play17-27
  • 1.1.1 Rituals of Crowning/Uncrowning of the Carnival King17-21
  • 1.1.2 Antonio’s Laughter21-23
  • 1.1.3 Carnival King Caliban’s Parody23-27
  • 1.2 The Spirits of Menippea27-37
  • 1.2.1 Ambivalence of the Grotesque27-30
  • 1.2.2 Serio-comic in the Play30-34
  • 1.2.3 Caliban’s Grotesque34-37
  • ChapterⅡ The Synchronic “Dialogue” with Double-discourse37-47
  • 2.1 Dialogic “Counterpoint” Structure: Characters in the Rein of Prospero37-40
  • 2.1.1 Caliban and Ferdinand37-39
  • 2.1.2 Antonio and Prospero39-40
  • 2.2 Fighting of “Self” with “Others”40-47
  • 2.2.1 Prospero’s Inner Conflicts40-43
  • 2.2.2 Miranda’s Independent Voice43-47
  • Chapter Ⅲ The Unfinished Ending47-55
  • 3.1 The Intricate Subplot and characters’ quarrel47-51
  • 3.1.1 Miranda’s Political Marriage47-50
  • 3.1.2 Death, Costumes and Rebirth50-51
  • 3.2 The Tensional Ending51-55
  • 3.2.1 Antonio’s Hostile Silence51-53
  • 3.2.2 Prospero’s Climactic Crisis53-55
  • Conclusion55-57
  • Works Cited57-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泉坤;对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独白的逆主流思索[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徐海云;认知语言学与戏剧欣赏和批评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张雪桦;;浅谈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中的人性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宋涛;朱洁;;网中的麦克白——麦克白负面心理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5 郑毅;;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中的犹太人形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汪漪;;《麦克白》的历史与过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孙贞;;善与恶的交锋——论《暴风雨》中人性冲突的隐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杨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胡程;;《裘力斯·凯撒》的理想国蓝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10 许德风;;论利息的法律管制——兼议私法中的社会化考量[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益民;;性别伦理美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批评的新方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春丽;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苏州大学;2003年

5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6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叶庄新;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舒;《仲夏夜之梦》与《西厢记》戏剧情感表达手段之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伟;莎士比亚三部问题剧的不确定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丹萍;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姚鸽;孙大雨英诗汉译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婷;命运与悲剧:从古希腊到人文主义时代[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隐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邓建波;莎剧《理查三世》及其电影之新历史主义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熊焕颖;E.J.普拉特抒情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任娜;句法象似性及其修辞效果在英语读写中的应用[D];温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1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81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