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居宣长“物哀”论的三个误区
本文关键词:本居宣长“物哀”论的三个误区
【摘要】:本居宣长是日本享有盛名的"复古国学大师"。其堆砌啊哈咿呀哀哉等感叹词拼凑的"物哀论"至少有三个误区:一是忽物偏心的日本主体意识;二是蔑视文学伦理的滥情思想;三是"皇国神道至上"的原教旨主义邪念。倾空了文学伦理元素的文学思想是超道德的骗局;极端排外的民族意识膨胀是危险的导向。二百多年来日本的"大和"独优论和军国主义侵略说辞,都可从本居宣长的文字中找到根苗。"物哀论"就是其中的一株罂粟花。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本居宣长 物哀论 忽物 滥情 原教旨主义
【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人文学科整合趋势研究”【项目批号:WYM1105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2014年标志性成果培植项目“大江健三郎文学思想的四维探索”【项目批号:14BZCG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313.06
【正文快照】: 本居宣长(1730—1801)是日本享有盛名的“复古国学大师”,一生著述颇丰。其毕生职志在于“牢固确立大和魂”。《日本物哀》是其代表性著作之一。他的“物哀论”(もののあわれ)可谓日本文学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急剧膨胀,本居宣长的“皇国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育邻;;日本文化民族主义批判——从本居宣长到今日的“靖国辩解话语”[J];日本学刊;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敏;;试析《九章》的抒情性及艺术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张祥干;;从《文心雕龙·史传》看刘勰的史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李卫丽;;诗歌翻译的“三美”体现——赏析英译古诗《静夜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陈璐;;浅探赋比兴之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王瑜;;文学史与文学史观论略[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张聚元;编辑的美感和对美的追求[J];编辑之友;2004年01期
8 王瑾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批评鉴赏理论新解[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宋秀芝;;诗学比较新探索——浅论王元化的《文心雕龙讲疏》[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崔玲;邓峰;;汉末美学思潮与《古诗十九首》[J];长城;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江风;;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2 余燕;;《涉江》英译研究[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普慧;;《文心雕龙》的审美范畴对外来佛教语词的吸收和借鉴[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汪春泓;;论刘勰思想中的道教因素——从《异苑》两条材料谈起[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5 陈引驰;;《文心雕龙》“论”之儒宗释影[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6 孙蓉蓉;;《文心雕龙·封禅》与封禅考述[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7 戚良德;;诗骚所标,并据要害——刘勰对《诗经》、《楚辞》创作经验之总结[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8 王济民;;刘勰与王充[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9 邓新华;;鉴赏与批评的同一——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形态特征论析[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10 铙龙隼;;古代作家发轫述考[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国如;超越他者,成为主体[D];河南大学;2011年
7 孙旭辉;山水赋生成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杨园;汉魏文学思想的变迁与士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D];云南大学;2011年
10 王柳芳;城市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梅;《虚字说》与《助字辨略》的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云;饱饫薰习下的自觉传承[D];南昌大学;2010年
3 郑国武;王安中诗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荔琳;王迈诗歌与晚宋诗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尚天潇;浅论晚明画论的美学价值及当代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刘寅子;正始散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方方;两汉《毛诗》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小燕;《申报》散文文体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基圣军;颜之推经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瑞娟;味:作为传统文学阅读理论类型的存在[D];北京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静彬;本居宣长[J];日语知识;2002年07期
2 张小玲;;试论18世纪日本国学研究中声音中心主义的体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史少博;;本居宣长对儒学思想的否定[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王寅;;本居宣长的物哀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5 唐珂;;从本居宣长“物哀”论探析东西古典美学的不同进路[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牛建科;;日本古学与复古国学散论——以荻生徂徕与本居宣长为中心[J];东疆学刊;2008年04期
7 曹莉;;本居宣长“知物哀”论的诗学主题探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王向远;;感物而哀——从比较诗学的视角看本居宣长的“物哀”论[J];文化与诗学;2011年02期
9 王健宜;从“ぁゎれ·をかし”到“O槨ぜ拧暴ぉと毡救说拿姥Ю砟钐轿鯷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3期
10 胡稹;;一位“煽情家”的求“真”呼叹:本居宣长“物哀”思想新探[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雨贤;;铃木朗语法初探[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平;“汉意”与“和魂”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郭雪妮;《日本物哀》:本居宣长的“物哀”论[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薛涌;中国文化的边界[N];南方周末;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俊杰;论本居宣长复古国学的伦理思想[D];河北大学;2010年
2 陈希颖;挣脱与被缚[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8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82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