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级非遗山东柳子戏戏曲舞台改革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前国家级非遗山东柳子戏戏曲舞台改革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戏曲艺术 柳子戏 戏曲改革 剧本 二度创作 当代戏曲舞台
【摘要】:柳子戏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五百多年发展史,曾在清朝达到鼎盛,影响遍布全国,是一个承传久远的古老东方剧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而衰落。在半个世纪后的当代戏曲舞台,柳子戏又重现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但却一直发展缓慢,目前处于低谷和断层期。"改革"是使这一古老剧种延续并发展的唯一可行之路。文章谈论了柳子戏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基础,并从"剧本改革、舞台艺术二度创作"两大领域详细论述了柳子戏改革的措施与方向,努力探索柳子戏改革之路。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柳子戏 戏曲改革 剧本 二度创作 当代戏曲舞台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柳子戏,形成于明代中叶,起初是元明清时期一种植根于民间的民俗艺术形式,由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俗曲小令发展而来,是流行于山东地区的一种古老剧种。2006年,柳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民间俗艺”与“庙堂雅言”柳子戏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永峰;;定格精彩瞬间 展现戏曲之美——谈戏曲舞台艺术的拍摄[J];艺苑;2007年10期
2 宋新廷;;重复和渐变构成在戏曲舞台设计中的运用[J];戏曲艺术;2010年02期
3 李中雷;戏曲舞台上的“检场幕”[J];戏剧报;1957年08期
4 薛恩厚;;戏曲舞台工作大有可为[J];前线;1962年13期
5 吴瑜珑;;谈戏曲舞台革新[J];戏剧艺术;1990年04期
6 林丽娜;浅谈戏曲舞台的桌椅[J];福建艺术;1998年05期
7 孙祥虎;扇子——戏曲舞台上的传神之物[J];山西老年;2005年02期
8 程来宁;;戏曲舞台及服饰的运用[J];朔方;2006年12期
9 么玉峰;;谈戏曲舞台摄影[J];当代人;2009年03期
10 靳鱼;戏曲舞台上的“接台”表演[J];当代戏剧;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葛珍林;;谈戏曲舞台的与时俱进[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2 尹松涛;;戏曲舞台监督的特色和职责[A];中国演员(2010年第6期总第18期)[C];2010年
3 罗云;;镂月为歌舞 裁云当舞衣——漫谈戏曲中扇子的艺术[A];中国演员(2011年第3期总第21期)[C];2011年
4 苏宗仁;;戏曲舞台上的牛戏[A];中国演员(2009年第6期总第12期)[C];2009年
5 林子;;趣谈借“吃”做戏[A];中国演员(2009年第2期总第8期)[C];2009年
6 孙豹隐;;艺术大道通九天——喜看陕京版《雷雨》[A];中国演员(2008年第5期总第5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葵;戏曲舞台自信回归艺术本体[N];文艺报;2013年
2 胡芝风;戏曲舞台务以表演为中心[N];人民日报;2013年
3 胡芝风;戏曲舞台要以表演为中心[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梁洁;台前幕后: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展[N];美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周向阳;戏曲舞台多才俊[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通讯员 赵军;倾力打造“客堂文化”戏曲舞台搬进农家[N];东方城乡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郑飞 实习记者 黄佩映;文化体制改革让戏曲舞台更宽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记者 孟杨斌 通讯员 许剑群;廉政教育搬上了戏曲舞台[N];杭州日报;2010年
9 文继红;承“韩派”神韵求索于戏曲舞台[N];辽宁日报;2006年
10 陈爱国;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N];湖北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穆德慧;试论戏曲舞台艺术的抒情性特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宋洋;创造崭新的诗化意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张丽君;在场与非在场[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4 岑晓园;水袖初探[D];苏州大学;2013年
5 谢美婷;中国戏曲的插演艺术[D];广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63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6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