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及其表演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23:08
本文关键词:王秀兰及其表演艺术研究
【摘要】:王秀兰(1932年——至今)是20世纪蒲剧史上著名的旦角演员,建国后蒲剧“五大名演员”之一,祖籍山西省朔县,今运城市人。王秀兰自幼随母亲寄居西安,八岁登台演出,人称“八岁红”。九岁退学正式拜原筱亭为师,成为班社演员,后成为“虞风社”的当家花旦,“几与阎逢春等名家齐名”①,享誉晋陕豫地区。建国后参与传统剧目的改编和现代戏的排演工作,并主演了戏曲电影《窦娥冤》和《涧水东流》。多次参加蒲剧的全国巡演,将蒲剧演出带到各地,为蒲剧的传播和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王秀兰悉心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发展蒲剧教育事业,80年代组织创办了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对蒲剧旦角艺术的传承有重要贡献。 王秀兰出道之时,正是大量蒲剧艺人因战乱而流亡西安之际,业师原筱亭是著名旦角演员,将自己的技艺对她倾囊而授,名旦王存才、孙广盛等都亲自为王秀兰授艺。王秀兰继承了众多名旦的表演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取舍创新,不断探索发展,,先后共演出一百多部戏曲,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女性形象,代表剧目有《杀狗》、《藏舟》、《烤火》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为蒲剧赢得了无数赞誉,获得了很多全国性奖项。她对戏曲理论、旦角表演技巧和方法都有自己的见解,创造出多种新的指法和表演技巧,丰富和发展了蒲剧旦角表演理论,对后辈们学艺和地方剧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论文通过对王秀兰从艺经历的梳理,以唱腔艺术和表演风格为重点研究对象,论述和评价王秀兰的蒲剧表演艺术,突出其对蒲剧艺术做出的重要贡献。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评述王秀兰的从艺经历,分为初入剧坛、享誉晋陕、盛名全国、办学授艺四个部分,通过对其艺术生涯的记述,分析时代特点和社会状况,总结王秀兰表演艺术形成的现实依据;第二章对王秀兰代表剧目和代表角色予以介绍,选取王秀兰代表剧目中七部舞台戏曲和两部戏曲电影,以她所饰演的角色为载体,表现王秀兰表演风格成熟后的角色刻画特点;第三章在前两章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归纳总结王秀兰表演艺术的风格,从蒲白、做工、唱腔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归纳其表演艺术特色;第四章则从美学角度出发,对王秀兰的表演艺术进行评价和概括。 论文总结归纳了对王秀兰及其表演艺术的研究内容,希望能够对这位蒲剧艺术家作出恰当公允的定位。
【关键词】:王秀兰 蒲剧 表演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0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2
- 1 王秀兰的从艺经历12-26
- 1.1 雏凤初扬名西安八岁红12-14
- 1.2 艺高技全面誉满晋陕豫14-16
- 1.3 蒲苑一枝秀剧坛幽兰名16-21
- 1.4 讲坛勤耕耘桃李遍蒲乡21-26
- 2 王秀兰代表剧目与饰演的角色26-42
- 2.1 舞台演出剧目与饰演的角色26-36
- 2.1.1 《杀狗劝妻》及饰演的焦氏26-27
- 2.1.2 《蝴蝶杯》及饰演的胡凤莲27-29
- 2.1.3 《燕燕》及饰演的燕燕29-30
- 2.1.4 《火焰驹》及饰演的梅英30-32
- 2.1.5 《送女》及饰演的周兰英32-33
- 2.1.6 《西厢记》及饰演的红娘33-34
- 2.1.7 《烤火》及饰演的尹碧莲34-36
- 2.2 戏曲电影及饰演的角色36-42
- 2.2.1 《窦娥冤》及饰演的窦娥36-38
- 2.2.2 《涧水东流》及饰演的李小兰38-42
- 3 王秀兰表演艺术特色42-52
- 3.1 师承名家融合精华42-43
- 3.2 蒲白风味浓郁节奏鲜明43-45
- 3.3 做工洗练准确真实自然45-48
- 3.4 唱腔激昂清晰透亮48-52
- 4 王秀兰表演艺术的美学探讨52-58
- 4.1 喜中有美美丑相间52-53
- 4.2 虚实结合写意传神53-54
- 4.3 寓情于戏情感适度54-56
- 4.4 活用程式再现生活56-58
- 结语58-59
- 附图59-60
- 致谢60-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66-76
- 附录A 王秀兰大事记66-70
- 附录B 演出剧目一览表70-72
- 附录C 王秀兰发表的文章72-73
- 附录D 音像资料整理73-7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艺;;漫谈戏曲表演的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王亚非;;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存在意义[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郑泽红;;中国古典戏曲悲剧精神的审美形态——由古典戏曲电影引发的思索[J];电影评介;2006年18期
4 吴平平;;戏曲电影中的虚实处理及其空间意识[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5 徐少华;;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J];当代戏剧;2010年04期
6 庞安超;;光影世界里的粉墨之困——戏曲电影中虚实关系的升华与消解[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3期
7 王淑芳;;浅谈戏曲念白的重要性[J];经济师;2013年04期
8 王姝;;浅谈戏曲表演体现的美学思想[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丁雅琳;;戏曲电影的发展及其美学特征[J];神州;2012年21期
10 詹俊芬;;关于戏曲表演艺术技巧[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1063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6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