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闽南地区歌仔戏的传播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与闽南地区歌仔戏的传播
更多相关文章: 闽南地区 歌仔戏 传播载体 传播内容 传播效果 优化传播
【摘要】:新媒体改变了闽南地区歌仔戏的传统"观一演"关系及其传播模式,在国家政策"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宏观指导下,从传播载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三个维度,探索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歌仔戏传播领域的创新运用,及其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提出优化传播的策略,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及核心竞争力,从而展示闽南魅力、中国魅力。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闽南地区歌仔戏生存现状与对策研究”[批准号:FJ2015C2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歌仔戏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戏曲文化资源,在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区盛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观一演”关系,对歌仔戏的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现象已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2001年,陈世雄教授指出,歌仔戏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促生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庆,王占坤;闽南地区体育文化特征的社会学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苏鑫鸿;清代闽南抗租斗争述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李祖基;;论闽南地区的重商倾向与海外贸易——一个区域历史文化的考察[J];闽都文化研究;2004年01期
4 苏鑫鸿;明清时期闽南人口的海路外流[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04期
5 张敏;;闽南地区木|坑∩臀鯷J];文物世界;2013年04期
6 谢庆奎;;影响闽南地区男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7 王来华;;我的中国传统糕饼模收藏[J];世界文化;2014年01期
8 杨惠玲;王依民;;行吟于舞台与观众之间——记闽南民间女剧作者林少鹏[J];福建艺术;2007年02期
9 李蔚青;;传统建筑空间的装饰意义及人文化育作用——以闽南地区传统民居为例[J];文艺研究;2008年05期
10 ;港台掠影[J];北京档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祖基;;论闽南地区的重商倾向与海外贸易——一个区域历史文化的考察[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黄洁琼;;晚唐至宋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状况与社会经济的发展[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陈金海;王孝铣;;闽南地区政府减灾职能与地震科技相结合的探索[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4 霍文章;;端午民俗文化传承的思考[A];2010海峡两岸第六届端午文化论坛研究论文集[C];2010年
5 徐心希;;明清时期闽南地区自然灾害与民间信仰的特点[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陈南辉邋通讯员 龚人宙;铁路助闽南地区石材进军哈萨克斯坦[N];人民铁道;2007年
2 东兴证券 林阳;新华都 门店增加有望推动业绩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孟祥宁;打造带不走的健康文化[N];中国艺术报;2004年
4 叶椺明;远去的记忆[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建新;闽南地区现代殡仪馆场所精神营造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2 傅琰煜;闽南地区养老设施空间环境营造[D];华侨大学;2012年
3 林徽;闽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夏飞廷;闽南地区养老设施居住单元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5 李斯彬;闽南地区城市综合体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6 陈松山;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7 王墨林;闽南地区养老设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8 李茜;闽南地区养老设施在应急状态下的疏散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9 李炜;闽南传统建筑屋顶意匠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万文佳;闽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189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8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