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太秧歌生存现状调查
本文关键词:祁太秧歌生存现状调查 出处:《戏友》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祁太秧歌 太谷秧歌 秧歌戏 民间戏曲 民间小调 地方小戏 地方剧种 晋中盆地 农事活动 最初起源
【摘要】:正一、历史渊源祁太秧歌也称太谷秧歌、晋中秧歌,是活跃在山西晋中盆地祁县、太谷及周边县市的民间戏曲形式。最初起源于农耕生活,是一种伴随着田间农事活动而即兴吟唱的民间小调,其渊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唐宋年间,南方的竹马、旱船、打花鼓、踢球等传到北方,融入秧歌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闹秧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传唱的民间小调逐渐把动作、舞蹈、武术、技艺融入其中,加入故事情节,明代后分化为以舞蹈为主的"过街秧
[Abstract]:First,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Qitai Yangko, also known as Taigu Yangko, Jinzhong Yangko, is an active folk opera form in Qi County, Taigu Basin and surrounding counties in Shanxi Province. It is an impromptu folk tune that goes back to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bamboo horses, dry boats, flower drums, soccer balls and so on from the south spread to the north and merged into Yangk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folk tune of singing and singing gradually incorporated action, dance, martial arts and skills into the story. After the Ming Dynasty, it was divided into "street rice seedlings" mainly by dancing.
【作者单位】: 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一、历史渊源祁太秧歌也称太谷秧歌、晋中秧歌,是活跃在山西晋中盆地祁县、太谷及周边县市的民间戏曲形式。最初起源于农耕生活,是一种伴随着田间农事活动而即兴吟唱的民间小调,其渊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唐宋年间,南方的竹马、旱船、打花鼓、踢球等传到北方,融入秧歌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海燕;;祁太秧歌艺术特色研究[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2 雷焕贵,段云青;祁太秧歌中映射出的伦理观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12期
3 钱永平;钱永琴;;祁太秧歌中女性生活史的民俗学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袁波;;“场域——惯习”视角下的祁太秧歌[J];艺术探索;2009年06期
5 杨丽琴;;祁太秧歌研究述评[J];北方音乐;2014年05期
6 赵鸿;;关于祁太秧歌中“舞戏结合”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4年09期
7 张云霞;程鹏;;婆媳冲突:内隐的男权世界——从祁太秧歌“婆媳冲突”型剧目中看近代家庭的男性权威和长者意者[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雷焕贵;;透视祁、太秧歌中的婚姻问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毕苑;从祁太秧歌看近代晋中地区的民众意识[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陈军;;晋商对祁太秧歌影响初探[J];黄河之声;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晓莉;;从祁太秧歌看晋中社会女性观[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张晓笛;“祁太秧歌”祈望太平 芮城“线腔”命悬一线[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晓芳 本报通讯员 张晓笛;两个剧种两种命运[N];山西日报;2003年
,本文编号:1361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6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