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乡村社会变迁与地方小戏生态环境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8-01-11 17:07

  本文关键词:乡村社会变迁与地方小戏生态环境的重构 出处:《学术界》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小戏 农村社区 变迁 生态环境 重构


【摘要】:我国地方小戏生成于农耕文化,其表演也具有浓郁的农耕文化属性。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和现代流行文化造成的传统农业社区虚空、农村公共文化事业衰败、地方民间戏团消亡等境况使得地方小戏面临消亡威胁;随着"十一五"开始的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民收入逐渐提高,新型农业社区正在形成,农村戏曲文化需求依然旺盛;要重新构筑地方小戏的生态环境,需要政府、农村基层组织及地方戏曲剧团和从业者从构建戏曲长期发展机制,营建农村戏曲文化公共空间,推广戏曲文化和创作新曲目三方面入手,进行长期、系统的努力。
[Abstract]:The local drama of our country is produced in the farming culture, its performance also has the rich agricultural culture attribut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modern popular culture cause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mmunity to be empty,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cause is decaying. The extinction of local folk opera troupes makes the local small drama face the threat of extinction;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farmers' income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the new agricultural community is forming, and the cultural demand of the rural opera is still exuberant. In order to rebuil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ocal drama, the government,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local opera troupes and practitioners should construc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opera and build the public space of rural opera culture. The promotion of opera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repertoire three aspects, for a long-term, systematic efforts.
【作者单位】: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寻根探源,创新发展——皖南花鼓戏艺术的保护与再生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933) 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xfx ZD2016245)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受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民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影响,中国的主流戏曲衍生出许多地方剧种,而这些建立在乡村农耕文化上的地方小戏,在“乡土社会”生活中曾经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并一度呈现出“千姿百态、徇烂多彩”的局面。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成方;;地方小戏的价值判断——山东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综评[J];戏剧丛刊;2012年03期

2 张洪浩;;地方小戏的与魅力危机[J];戏剧丛刊;2012年03期

3 贾克;;乡间名伶——摄影师贾克的地方小戏作品[J];河北画报;2013年10期

4 小罗;沁人心脾的“粤韵新风”[J];中国戏剧;2003年01期

5 李冉;贺敏;;清代西方流传的中国地方小戏[J];赤子(中旬);2014年04期

6 丁慧;略谈中国地方小戏与欧洲音乐剧的异同[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07期

7 刘刈;;鄂西地方小戏的亲缘关系[J];戏剧之家;2002年06期

8 刘尧晔;;地方小戏与东路二人台[J];内蒙古艺术;2011年02期

9 于瑞卿;丰富“二人台”的上演剧目[J];戏剧报;1956年10期

10 滕攀;;浅谈湘西地方小戏的历史源流[J];大众文艺;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红梅;;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完美结合——浅谈二人台音乐中蒙汉文化交融[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美煊;;莆仙戏剧种探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美煊;;莆仙戏剧种探源[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梅邋李刚;地方小戏重弹“新”调 “乐”中有为夕阳正红[N];山西日报;2007年

2 田青;别忘了保护地方小戏[N];人民日报;2007年

3 本报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孟娟;山东地方小戏绽放独特魅力[N];中国文化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新荣;固守地方还是走四方?[N];中国艺术报;2012年

5 鲍尔;地方小戏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7年

6 马斌;地方小戏小品亟须开拓生存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武占海;晋中秧歌 地方小戏种也有大舞台[N];山西日报;2000年

8 张薇;地方小戏曲 展现大时代[N];中国艺术报;2008年

9 张芹;港城多彩文化活动庆中秋[N];连云港日报;2008年

10 霍剑;二人台并非没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司风霞;中庄秧歌的调查与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0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10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f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