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幕表戏”传统与“口头程式”特质
本文关键词:中国戏曲的“幕表戏”传统与“口头程式”特质 出处:《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剧本戏"和"幕表戏"是中国戏曲剧目产生的两条途径,而大部分的花部戏曲是从"幕表戏"发展而来的。"幕表戏"最突出的特征是口头程式,在古典戏曲和花部戏曲中都有大量的例证。口头文学亟待建立起自己的评判标准,而不是跟在书面文学的背后人云亦云。具体到戏曲语言的优劣,我们应以"本色"、"当行",即包括音乐性、动作性、通俗化和个性化等内容的舞台性为标准。口头程式的揭示让我们更接近戏曲的本质。
[Abstract]:"Screenplay" and "screen Drama" are two ways to produce Chinese opera repertoire, and most of the Huabe opera is developed from "screen Table Opera".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screen Table Opera" is oral formula. There are a lot of examples in both classical opera and Huabu opera. Oral literature needs to establish its own judgment standard, not follow the back of written literature. Specifically,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Chinese opera language. We should take "nature" and "action" as the standard, that is, the stage of music, action, populariz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etc. The revelation of oral procedure brings us closer to the essence of opera.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基金】:2013—2014年上海市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16-0114-14-107
【分类号】:J809.2
【正文快照】: “幕表戏”在中国戏曲剧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幕表戏”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诸如“路头戏”、“提纲戏”、“爆肚戏”、“活词戏”等,这些戏没有固定的剧本,仅有一个故事大纲及简单的人物上下场提示,演员根据自己的舞台 表演经验临时编演唱词和道白进行演出。不少戏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尹虎彬;史诗的诗学:口头程式理论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03期
2 戴和冰;;论文学史家和戏曲家眼中的剧本及其形成的前提[J];戏曲研究;2006年02期
3 俞为民;;南戏文本形态的特征及其演变[J];戏曲艺术;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宾昕;;民间戏班的人类学探析——以广西全州县红洲农民“鸳鸯”戏班为个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黄欣;《大妇小妻还牢末》中刘唐形象的矛盾性及其意义[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3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4 刘成荣;;瞽史、音乐与《左传》口传说[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5 沈春鹏;;蒙古史诗的双重结构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杨元丽;;浅论“游龙戏凤”故事的演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7 王林琳;;智勇双全的忠义英雄——浅析关汉卿《单刀会》中关羽形象的独到之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8 陈海玲;《窦娥冤》的“理、事、情”[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小平;;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锋戏剧的艺术特征[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宝斗;透过悲剧看中西方女性与命运的抗争——《美狄亚》与《窦娥冤》比较赏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文江;蒲新龙;;陇西P姓家神的祭祀活动与祭祀歌[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2 董晓萍;;钟敬文与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3 卜德清;魏文倩;张勃;;北京地区黑匣子剧场建筑的调查报告[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冬梅;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林沙欧;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历时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关意宁;在表演中创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何明燕;七宝楼台的光华[D];浙江大学;2012年
8 郝成文;《昭代箫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宋宝珍;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哲;口头逻辑视域中的话本与拟话本小说[D];南开大学;2011年
2 顾尔伙;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吴岚冲;语本:媒介环境学视野中的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那日苏;《伊利亚特》与《江格尔》战争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刘虹冰;对于戏剧与行为艺术的跨界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6 陈静;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口头程式”现象浅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7 翟永俊;杨门女将形象的产生及其戏剧化的发展[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荣华;残酷与暧昧[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敬儒;冀中民间故事嬗变研究(1980-201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马玲;宋元南戏演出形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多;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J];戏剧艺术;2000年01期
2 韩丽霞;中国古代戏曲的叙述性特征[J];艺术百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劭荣;;“幕表戏”的历史困境及其生存现状[J];文艺研究;2013年08期
2 祁彦香;;浅谈幕表戏的意义——以建湖金乐淮剧团为例[J];音乐大观;2012年11期
3 范哈哈;幕表戏对演员的磨炼[J];上海戏剧;1982年06期
4 朱安平;;《抓壮丁》:讥讽黑暗的匕首[J];大众电影;2008年21期
5 ;简讯[J];戏剧报;1987年05期
6 姚澄;走上新路十年来[J];戏剧报;1959年19期
7 濮阳 ,林月珍;在农村中扎根[J];上海戏剧;1959年02期
8 贾舒颖;;小剧场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主创对谈[J];艺术评论;2007年08期
9 毕春梅;;浅谈戏剧中的通俗美[J];剧影月报;2008年02期
10 王金山;;《抓壮丁》逸事[J];大众电影;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1410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1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