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务头”——兼与冯建民先生商榷
本文关键词: 务头 中原音韵 收钱 试解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周德清所谓务头,乃是一个音乐文学综合概念,具有形制格律综合因素,需要解决理论实践综合问题,可做抽象具象综合分析。对于小令,务头应是一个词汇;对于传奇,务头应是一句或数句。而不管小令、传奇,务头都是若干字一组音,均需"施俊语于其上"。其俊语多为上声起音,最好有上去、去上的搭配,俊语的四声阴阳,有严格的声律要求,要唱得顺口,唱得"音律浏亮",唱得抑扬顿挫,唱得婉转动听。务头无"收钱"之义。
[Abstract]:Zhou Deqing ' s so - called business head is a 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musical literature , which has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 of formal system . It needs to solve the comprehensive problem of theoretical practice . It can be used as an abstract toy imag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 For small orders , it should be a word or a few sentences . For small orders , the works should be a word or a few words .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佚本戏曲研究”(10YJC760058)成果之一
【分类号】:J809.2
【正文快照】: 务头最早由(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务头》提出:“要知某调某字某句是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后注于定格各调内。”其后论及务头者,代不乏人。最先释其义者是(明)杨升庵,(明)王世贞《曲藻》:“杨用修(升庵)乃谓务头是部头,可发一笑。”(明)方以智《通雅》也说:“升庵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万堡;;“务头”它说[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康保成;“务头”新说[J];文学遗产;2004年04期
3 谢建平;;从“务头”到“唱调”——再论曲律形成发展的两个阶段性特征[J];艺术百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萍;;浅论焦循的戏曲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2 马丽敏;;清代中后期经学家的戏曲观——以焦循与俞樾为中心[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3 闫娟娟;;浅析曲词与宾白[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4 朱俊海;;论明代文人《西厢记》接受动机[J];长城;2010年10期
5 柳飞;;试论唱歌与说话[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6 黎跃进;;中国与阿拉伯传统文学宏观比较[J];东方丛刊;2010年03期
7 谭坤;吕天成戏曲境界说略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朱崇志;;论清代中期戏曲选本的转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王磊;;论李渔戏剧结构理论[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10 徐子方;世纪之交——江苏省古典戏曲研究历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丽容;;明清时期昆曲在闽台间之流播[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毛文琦;中国古代词学范畴举隅[D];复旦大学;2011年
5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妍娜;“回归传统”的理念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宋娟;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潇嵩;王国维“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姚大怀;洪炳文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其荣;周稚廉戏剧作品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潘培忠;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佳佳;元杂剧青楼戏的思想特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纪海英;论戏剧文学教学对中师生文化素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雍正伟;卢前散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胡俊平;洪炳文戏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康保成;“务头”新说[J];文学遗产;2004年04期
2 谢建平;元明时期的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兼论“曲律”形成发展的二个阶段性特征[J];戏曲艺术;2004年04期
3 杨耐思;蓝立劼;;释“务头”[J];语文研究;198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永海;;关于北京旗人话对北京话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6年03期
2 ;更正[J];古汉语研究;2009年01期
3 唐作藩;;评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J];语文研究;1982年02期
4 李舜华;;从四方新声到弦索官腔——“中原音韵”与元季明初南北曲的消长[J];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5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首届评奖工作结束[J];语文研究;1987年01期
6 蒋冀骋;;《回回药方》阿汉对音与元代汉语北方话“影、云、以”三母的读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7 李广明;天水方言发音的特点(续)[J];天水师专学报;1996年00期
8 ;音乐小词典[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年0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静娴;明叶以震《重订中原音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3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7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