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的复调现象与不该被遗忘的抗战剧作家
本文关键词: 战国策派 多元政治 复调 徐昌霖 张道藩 最后关头 国民党中央 文艺月刊 中国文艺社 抗战期间 出处:《四川戏剧》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与战争期以多元政治为基础的民族文化现象相适应,整个1940年代的话剧创作,也呈现出多元状态。仅就话剧作家的不同文化身份而言,除了活跃在延安、重庆、上海、桂林等地的新民主主义倾向的剧作家之外,在一些地区还有部分代表三民主义文化、自由主义文化、"战国策派"文化等的具有鲜明政党倾向或非政党倾向的剧作家在长期地、间或地从事着话剧创作。他们的作品,有的曾经被搬上舞台,有的只是通过报刊杂志公之于世。他们人
[Abstract]:During the war period, the national cultural phenomenon based on pluralistic politics was adapted, and the drama creation in the 1940s also showed a pluralistic state, only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identities of the drama writers. In addition to the playwrights active in Yan'an, Chongqing, Shanghai, Guilin and other places, there are som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culture, liberal culture in some areas. Playwrights with distinct political or non-party tendencies in the culture of "warring States Strategy School" have been engaged in the production of drama for a long time and occasionally. Some of their works have been put on stage. Some are made public only through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They are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戏剧家协会;
【分类号】:J824
【正文快照】: 一与战争期以多元政治为基础的民族文化现象相适应,整个1940年代的话剧创作,也呈现出多元状态。仅就话剧作家的不同文化身份而言,除了活跃在延安、重庆、上海、桂林等地的新民主主义倾向的剧作家之外,在一些地区还有部分代表三民主义文化、自由主义文化、“战国策派”文化等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云贵,马韵梅;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运动概观[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2 张海燕;;《中苏文化》戏剧文献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龚元;;吴祖光话剧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2年02期
4 倪海燕;;政治与文学:双重身份的分裂与重合——论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创作[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陈传芝;;抗战戏剧:多元文化相融共生的响应[J];当代文坛;2015年05期
6 李锋;;“七七国难戏剧”述评[J];抗战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7 徐其超,邓时中;《中国文学经典·现代戏剧电影文学卷》导言[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8 胡润森;大后方戏剧现象综论[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王雪;;论吴祖光的演剧观[J];四川戏剧;2009年05期
10 陈琳琳;论曹禺剧作的民族性[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美丽;中国现代戏剧原型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耿祥伟;晚清民国戏剧期刊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何爽;伪满洲国戏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德亮;《中央日报·平明》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车素芳;论宋之的的文学贡献[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琴琳;抗战时期大后方话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吴晓波;抗战时期沦陷区话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万荣;历史的艺术反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妤洁;重庆抗战戏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蔚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戏剧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8 陈璐;论抗战时期太平天国历史剧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大喜;甘与吾民共死生[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彭耀文;张骏祥20世纪四十年代戏剧创作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继锋;;战国策派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高阿蕊;;“战国策派”研究的美学观照[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鲍劲翔;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救亡[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4 王向远;“战国策派”和“日本浪漫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02期
5 雷戈;论“战国策派”的历史警醒意识[J];武陵学刊;1998年05期
6 孔许友;;文学的民族主义与文化软实力——以对“战国策派”的反思为中心[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1年01期
7 史金豪;对战国策派批判的批判[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8 余永和;;廿年来的战国策派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宫富;;“代言”与“立言”——“民族主义”文艺与“战国策派”文艺辨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暨爱民;;“文化”对“民族”的叙述——“战国策派”之文化民族主义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传礼;;历史的笔误和价值的重估——“重估战国策派”系列论文之一[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史宁;非常史论盼复兴[N];文艺报;2011年
2 李钧;战国策派:他们到底说过些什么?[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杨扬;鸿飞那复计东西?[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路晓冰;文化综合格局中的战国策派[D];山东大学;2006年
2 李雪松;“战国策派”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4 宫富;民族想象与国家叙事[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小玲;论“战国策”派的“民族文学”观[D];厦门大学;2008年
2 袁舟群;“战国策”派的“法西斯主义”思想[D];安徽大学;2006年
3 贺艳;“战国策派”:关于国家与民族的叙述和文学想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若清;战国策派政治思想再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潘剑贞;战国策派“民族文学”观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莉莉;“战国策派”批判之反思[D];湖北大学;2013年
7 林燕喜;战国策派的文化形态史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8 马鸥亚;简析战国策派的人格哲学[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5年
9 梁庇寒;“战国策”派政治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李建华;中西交融、返本开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6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7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