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播学视域下中国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 艺术传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发展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传统综合性叙事艺术形式之一的皮影戏,其发展和传播的空间在当下无疑已受到严重的挤压,面对困境,我们对其发展前景和模式的定位不应局限于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范畴之内,更为关键的是要从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角度去认知、理解,应该把皮影戏所含蕴的民族精神、文化价值、思维方式看作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象征之一。
[Abstract]: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omprehensive narrative art forms, shadow play, its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space has undoubtedly been seriously squeezed,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Our positioning of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models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s "non-legacy",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should be recognized and underst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confidence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The national spirit, cultural value and mode of thinking contained in shadow play should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symbols of safeguarding our country's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sovereignt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项目“中国传统艺术传承与传播”成果之一
【分类号】:J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波;;论民俗艺术作品的共性和风格差异[J];民族艺术;2011年01期
2 高建平;;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与当代性[J];阅江学刊;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夏当英;;道教神仙信仰的俗世性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翁小倩;;撒帐习俗的民俗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刘东建;刘俐莉;;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朱运荣;;宋代嫁妆初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燕道成;“新闻需要”“新闻需求”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王曾瑜;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兵;;休闲消费与媒介功能的调适——兼议后工业社会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赵毅;;信息化与学术期刊编辑的“把关”行为[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3 殷晓蓉;;网络传播与中国传播学面临的三大难题[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4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杨艳珊;;伊莱休·卡茨传播思想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6 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仇学英;;农民发展创新的传播原动力——贵阳市乌当区用科技文化传播引导农民政治参与实现农户和农村社区变迁的分析框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张殿元;;传媒内容的嬗变:作为影响机制的广告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欧阳正德;王健;;浅析新媒体的传播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刘恕;;试论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交互融合——从新华社电视进驻开心网说起[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梅国宏;都市文化视域中的宋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晓丽;普通高等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司夏萌;互联网信息传播结构下的舆论涌现过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阳;电视体育谈话节目《体育评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林俊聪;重大突发事件对外报道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磊;;林中华 现代皮影艺术的传播者[J];中关村;2009年05期
2 兰国祥;;古朴稚拙的大通皮影艺术[J];中国土族;2009年02期
3 王振nf;;数字化皮影艺术与创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6期
4 唐颖琼;;浅析河南皮影艺术的造型与审美[J];艺术科技;2013年05期
5 周长莹;;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艺术现状及其保护[J];艺术科技;2013年03期
6 李军;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召开扩大理事会[J];戏剧报;1987年01期
7 尼力羽;;探析皮影艺术中的民俗情境[J];黑龙江科学;2013年12期
8 闫英林;冯爽;;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年13期
9 段亚平;;罗湖有个社区皮影艺术团[J];剧本;2013年01期
10 司小建;;小蚂蚁袖珍人皮影艺术团[J];北京纪事;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延年;;为创造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而共同奋斗[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期[C];2008年
2 鲁东;;喜看木偶皮影艺术添薪火[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期[C];2008年
3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4期[C];2011年
4 童少宁;;木偶皮影艺术家虞哲光——忆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原会长虞哲光先生二三事[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4期[C];2011年
5 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成立并举行首次公演[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2期[C];2008年
6 陈迈众;;孜孜以求 无怨无悔——浅谈皮影艺术家李军同志[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2期[C];2008年
7 梁军;;在巴西的木偶皮影艺术交流[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3期[C];2011年
8 王晓莉;;学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暨中国海宁皮影艺术研讨会在海宁召开[A];《中国木偶皮影》2013年第2期[C];2013年
9 ;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唁电[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24期[C];2014年
10 丁言昭;;一生为了木偶艺术——纪念虞哲光先生诞辰105周年[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4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溪楠;皮影艺术的守望者[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广州市文化局 易红霞;与时俱进的中国木偶皮影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邹毅;中国皮影艺术在日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4 记者 常云亮;唐山九月举办国际皮影艺术展演[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5 通讯员 李君娜 记者 檀梅;民间皮影艺术有了博物馆[N];浙江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徐春刚;徐文智 皮影艺术不懈的追求者[N];铜川日报;2007年
7 记者 熊远帆邋通讯员 盛岚;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将赴京港演出[N];湖南日报;2008年
8 驻站记者 陈国民;左旗皮影艺术重现生机[N];赤峰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解学科 余海;贵德皮影艺术剧团正式成立[N];青海日报;2012年
10 李庆国;多彩的艺术 友谊的桥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楠;皮影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利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国婷;民间皮影艺术公共性特征的研究[D];天津美术学院;2008年
3 朱叶蓉;“影”与“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姚珧;河南桐柏皮影艺术及现代影人造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魏瑶;民间皮影艺术与现代传播技术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秀娟;皮影艺术在现代动画中运用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7 吴琼;我国传统皮影艺术与动画的结合[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景磊;内蒙古巴林左旗皮影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冯爽;皮影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10 王海宁;中国皮影艺术传媒化生存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5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0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