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非遗”剧种汉调桄桄的戏曲音乐特性

发布时间:2018-02-12 09:07

  本文关键词: 汉调桄桄 中路秦腔 戏曲音乐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非遗"剧种汉调桄桄的戏曲音乐特性表现在唱腔、曲牌、打击乐、表情音调和念白腔调五个方面。与中路秦腔比较可以看出,汉调桄桄以秦腔的板腔体式作为自己的基本戏曲音乐框架,但在具体表演中又广泛吸收了陕南汉中当地民间音乐元素,从而以柔和质朴悠扬婉转的音乐个性显示出内在刚劲激越的秦腔风骨。
[Abstract]:The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eras of "non-posthumous" in the Han Dynasty are reflected in five aspects: singing, playing cards, percussion, tone of expression and tone of reading white.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Qin Opera of the Central Road, The Han Dynasty tunes take the style of the Qin cavity as their basic opera music frame, but in the concrete performance, they have absorbed the local folk music elements in the south of Shaanxi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Han Dynasty. Thus, the gentle, simple and melodious musical personality shows the inner strength of the Qin cavit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调桄桄剧种的保护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J034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锐;;汉中文化:基于知识体系建构的解读[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杨原;;近代北京梨园行的义务戏[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张国英;;传统武术套路中的形体审美在戏曲武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表现方式之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张金良;祁淑玲;;桑顿·怀尔德与中国戏曲——兼评《百老汇的中国题材与中国戏曲》[J];电影文学;2008年04期

5 危怡;;浅析道教文化对中国戏剧美术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6 李占鹏;;论近代戏曲批评理论的构建意识与开拓精神[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6期

7 李建明;;现实、戏谑与元包公戏《陈州粜米》的创新[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8 王爱苹;;戏曲道白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4年01期

9 李佳诺;;浅谈对人物塑造的理解[J];大众文艺;2014年05期

10 曹连明;;《穿戴题纲》与故宫藏清代戏曲服饰及道具[J];故宫学刊;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庚;民国北京戏剧市场研究(1912-1937)[D];武汉大学;2011年

2 耿波;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胡庆龄;吴梅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颜全毅;清代京剧文学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刚;素朴与华丽:元明清戏曲美学风格嬗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方千华;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奇;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倩;中央美术学院藏《庆寿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季芳;董每戡“中国戏剧史学”理论体系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4 闻雨轩;新世纪戏曲电影市场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杨晶;戏剧台词行动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郝爱芳;河南越调的唱腔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尹丹;戏曲服饰可舞性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林虹霞;莆仙戏表演艺术简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美芳;戏剧“写意”析疑[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徐蔚;跨越性别的艺术创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锐;;学科建设视野下的汉水文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铎;;汉中文化初探[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荷;余龙飞;陈杰;;汉调桄桄[J];商品与质量;2011年S5期

2 ;《中华梨园奇葩汉调桄桄》出版[J];当代戏剧;2013年03期

3 翟宇;石超;;儒道之思:汉调桄桄的传统伦理诉求[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4 李康燕;;困境与突围社会中的汉调桄桄[J];当代戏剧;2009年06期

5 崔雅;;汉调桄桄生存现状之思考[J];当代戏剧;2011年05期

6 蓝洗均;汉调桄桄简介[J];当代戏剧;1997年01期

7 代荣晖,许新萍,张音晖;柳碧燕我今天落入贼窝(小旦唱)——汉调桄桄《黑杀船》·选段[J];当代戏剧;1997年01期

8 姚秋霞;;“汉调桄桄”的儒家情怀与地域文化特征[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杨青;;戏里戏外看秦腔(二)[J];宁夏画报(生活版);2008年05期

10 汪涛;;洋县皮影 在灯光戏影中传承[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通讯员 王琼波;汉调桄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N];汉中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帅;汉调桄桄:我国珍稀剧种中的“大熊猫”[N];陕西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陈永强 刘颖 本报记者 王帅;洋县“非遗”保护:留住渐行渐远的文明[N];陕西日报;2010年

4 郑元平;切实把民间艺术文化保护好挖掘好弘扬好[N];汉中日报;2007年

5 方李莉;浅谈西部农民的生存文化[N];西部时报;2005年

6 ;豁口寺清代戏楼发现戏班题记[N];汉中日报;2008年

7 记者 原亮亮;传承历史文化 构建特色名城[N];汉中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1505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05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