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非遗”视域下传统戏曲的原生性与活态化——鄂西土家族戏曲曲种保护

发布时间:2018-02-22 07:25

  本文关键词: 鄂西土家族 传统戏曲 原生性 活态化传承 出处:《学术界》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鄂西土家族指现今的恩施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长阳土家族、五峰土家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历史悠久,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其戏曲音乐非常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特点。当下中国传统戏曲受到现代音乐文化的强大冲击,一些地方戏曲已经消失或正在消亡,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的傩戏、灯戏、堂戏等民间戏曲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这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在生育养育它的沃土上,淡出人们的视线,遇到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这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文化的根,活态化传承和保护它们应是中华儿女的自觉行为和责任。
[Abstract]:The Tujia nationality in western Hubei refers to the present Enshi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the Changyang Tujia and Wufeng Tujia autonomous counties, who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the birthplace of Ba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has been greatly impacted by modern music culture. Some local operas have disappeared or are dying out, and they are deeply loved by the Tujia people, such as Nuo opera and lantern opera. Folk operas such as Tang Opera are also faced with the same dilemma.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se countries is gradually disappearing on the fertile soil of fertility and nurturing it, fading out of people's sight and encountering an unprecedented crisis of inheritanc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se countries is the artistic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root of Chinese culture. It is the conscious behavior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inherit and protect them alive.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土家族传统音乐的遗传基因与传承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4BMZ067)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田世高;土家族音乐形态论[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赵书峰;;增强保护观念 敢于面对问题——以我国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为例[J];人民音乐;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熊晓辉;;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戏曲音乐生态生成与特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归国良;;非遗视野下嘉善田歌的保护与传承探析[J];黄河之声;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熊陈;重庆市乌江流域土家山歌艺术探微[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远慧;湘西保靖县苗族、土家族民歌族性特征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粟茜;湖北省五峰县土家族婚礼告祖仪式音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璐晶;;申遗应改为“审遗” 专访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非遗专家部主任冯骥才[J];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15期

2 田联韬;;原生态:“原生——态”,抑或“原——生态”?[J];人民音乐;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敏;黄雄;温义;;活态桥梁遗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园林;2014年02期

2 邹启山;;活态遗产的保护与申报[J];中华遗产;2005年05期

3 赵一明;赵永久;;活态体验杭州老手艺[J];浙江画报;2013年02期

4 卢永和;;试论文学经典的文本活态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5期

5 支敏;;关于槟榔谷舞台文化活态传承的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7期

6 ;“活态”存在的文化遗产[J];河北画报;2010年07期

7 孙华;陈筱;刘秀丹;;山水侗寨 世外桃源的活态遗产[J];世界遗产;2013年04期

8 单霁翔;;“活态遗产”:大运河保护创新论[J];中国名城;2008年02期

9 雷宇;;活态的永恒[J];中华手工;2009年06期

10 林凤群;;活态流变,赋予民俗更持久生命力——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崖口飘色”说起[J];文化遗产;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苏丽萍;;2012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为“活态传承”[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7期[C];2012年

2 伍强力;;活态民俗: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光曙 吴春妍 史俏一;象山渔文化“活态”传承[N];宁波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吴香花 王升杰 记者 彭业忠;凤凰活态保护“非遗”文化[N];湖南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陆娅楠;活态保护 得有好办法[N];人民日报;2014年

4 记者 方益波;杭州:老手艺“活态”传承[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5 记者 花为华;共论“大运河 活态遗产”[N];扬州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本报通讯员 任静;山西孝义:活态民俗绽新蕾[N];光明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学思;以市场化运作促非遗活态传承[N];中国文化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常雄飞;雅安非遗:活态保护谋新生[N];四川日报;2013年

9 特约记者 黄晓军 通讯员 王升杰;凤凰非遗文化迈向“活态传承”[N];团结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林雪娜;“非遗”的活态之路[N];广西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惠;青州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23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23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f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