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井边会》与南音“指”《照见》的比照
本文关键词: 梨园戏 福建南音 井边会 照见 出处:《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以小梨园的传统剧目《刘智远》第四出《井边会》与福建南音《刘智远与李三娘》中的李三娘唱段《照见》,做一个初浅的比照。通过二者的形成年代、人文背景、唱词、音乐结构、曲调、调式调性等来找寻梨园戏与福建南音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Abstract]:The small pear the traditional repertoire of "Liu Zhiyuan > Fourth < well > and < will Fujian Nanyin Liu Zhiyuan and Lee San Niang > in the aria < > see Lee San Niang, make a preliminary comparison. Through the ages, the formation of the two cultural background, musical structure, lyrics, melody, tonality and other relations to find connections between Liyuan opera and Fujian Nanyin.
【作者单位】: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8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国权;研究中国戏曲文化史的重要文献——简介《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J];戏曲艺术;1998年02期
2 陈雪虹;;梨园戏唱腔的感悟[J];福建艺术;2008年05期
3 王丽芳;;罗带无风翠自流[J];上海戏剧;2010年07期
4 陈恩慧;;浅谈泉州南音与梨园戏唱腔之异同——以名曲《岭路斜崎》、《移步游赏》为例[J];艺苑;2008年08期
5 杜竹敏;;一个女人的挣扎[J];上海戏剧;2010年07期
6 乔东君;泉南古调 梨园新花——关于梨园戏音乐及其它[J];中国戏剧;1986年03期
7 侯亚;;返朴归真 逐本求源——访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导演卢昂[J];上海戏剧;2006年02期
8 曾静萍;;走过的日子[J];中国戏剧;2011年01期
9 孙绍振;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和当代文艺的审美价值观念[J];福建艺术;1994年01期
10 ;热烈祝贺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入选[J];福建艺术;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洁琼;潘荣阳;;闽台戏神探源[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2 陈瑞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甲戏与泉州人的性格[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李牧;;序[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4 蔡欣欣;;新世纪(2001~2006)台湾传统戏曲小剧场概览[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 吴新斌;;传统神韵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 黄永xは肪缥杳郎杓破牢鯷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谢万智;;关于民间戏曲艺术之乡南安的调查[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蔡欣欣;;兰苑新葩古韵扬——观永嘉昆剧《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王连文;管窥梨园戏传承与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于帆;曾静萍:为梨园戏心甘情愿[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陈咏民 整理;梨园戏《陈三五娘》从舞台到银幕[N];中国档案报;2005年
4 许国红;非物质文化认知下的福建南音[N];文艺报;2006年
5 叶廷芳;一阵春风拂面[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西篱;回归中国古典戏曲的自由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记者 林森泉 通讯员 吴泽华;泉州南音拍胸舞上榜“国遗”[N];厦门日报;2006年
8 欣闻;九台精品剧目将在绍兴展演[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珂邋实习生 柯t,
本文编号:1525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2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