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与格局——就梅兰芳与齐如山关系的简单回应
本文关键词: 梅兰芳 齐如山 现代戏剧史 京剧 出处:《学术界》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钟鸣先生发表了对拙文《梅兰芳与齐如山之二三事》的批评文章《小细节与大格局》,值得回应。《齐如山回忆录》不能当成信史,这是有大量材料支撑的事实。学术研究需要有"大格局",但是它应该建立在史实与真相之上。要理解与界定"新型文人和新型艺人如何结成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关系",应该基于可靠的文献,而不是《齐如山回忆录》这类片面夸大了自己在梅兰芳艺术生涯中所作贡献的资料。
[Abstract]:Mr. Zhong Ming published a critical article, "small details and Big pattern," on my essay "Mei Lanfang and the three things of Qi Rushan", which is worth responding to. < Qi Rushan's memoirs > cannot be regarded as a history of letters. This is a fact supported by a lot of materials. Academic research needs to have a "big pattern", but it should be based on historical facts and truth. Should be based on reliable literature, Rather than such materials as Qi Rushan's memoir, which exaggerates his contribution to Mei Lanfang's artistic career.
【作者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
【分类号】:J8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傅谨;;齐如山与梅兰芳之二三事[J];读书;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子晨;论梅兰芳的两个翅膀[J];中国京剧;1994年06期
2 梁燕;;梅兰芳背后的重要推手——齐如山[J];群言;2009年02期
3 高宇;话说梅兰芳与齐如山——兼论中国戏曲导演学在近代的再起[J];戏曲艺术;1994年03期
4 梁燕;;文人艺人创佳话 齐梅携手谱新声[J];民主;2009年02期
5 李军;甄军芳;;“京剧大师”背后的戏曲理论家——论齐如山对梅兰芳的影响[J];大舞台;2007年06期
6 胡淳艳;王慧;;京剧的珍贵史料——齐如山致梅兰芳的三封信[J];戏剧艺术;2009年06期
7 梁燕;齐如山与梅兰芳(下)[J];台声;1997年11期
8 梁燕;齐如山与梅兰芳(上)[J];台声;1997年10期
9 傅谨;;电影《梅兰芳》的联想[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8期
10 邹元江;;谁是“梅兰芳”?[J];文艺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谨;;东方艺术的身份确认——从梅兰芳访美切入[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张一帆;;1913年—2003年研究梅兰芳之成果综述[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3 梁燕;;现代戏曲导演的先驱——齐如山[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张一帆;;1913—2003年梅兰芳研究成果综述[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曹明;;《霸王别姬》为何成为传世之作[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6 龚和德;;京剧与上海[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7 解玉峰;;论角儿制[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柴俊为;;戏曲时尚化应当“叫停”[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梅玮;;人随心动 戏随神移[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安裴智;齐如山:为梅兰芳做“嫁衣”的文化奇人[N];深圳特区报;2008年
2 贾薇 刘福民;朱绍玉临危受命营造《梅兰芳》音乐画境[N];北京日报;2004年
3 邹元江;“梅兰芳表演体系”为何不能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肖复兴;如今梅兰芳和京剧最消费[N];中国社会报;2008年
5 演讲人 傅谨;梅兰芳与京剧之美[N];光明日报;2009年
6 张振寰;《又见梅兰芳》:重睹绝代芳华 再现大师气象[N];中国电影报;2006年
7 赵葆华;《梅兰芳》为中国电影赢得尊严[N];中国电影报;2008年
8 冉茂金;《梅兰芳》是中国大片发展的转折之作[N];中国艺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何茜;60万场电影映热蜀乡大地[N];四川日报;2009年
10 于烈;京剧携手话剧穿越“后梅兰芳时代”[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齐如山戏曲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江棘;1919-1937:海外推介与中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4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管殟;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D];苏州大学;2006年
7 张艳梅;在写实中迂回挺进[D];浙江大学;2006年
8 刘璐;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9 陈庚;民国北京戏剧市场研究(1912-1937)[D];武汉大学;2011年
10 于琦;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丛丛;齐如山国剧艺术理论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2 郭鹏;20世纪初叶梅兰芳戏剧活动与社会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管芝萍;现代传媒视野下的戏曲演出[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4 黄蓓蓓;“看戏”的贵族化、流行化与女性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叶秋晨;梅兰芳《贵妃醉酒》四首唱段的发音吐字及润腔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6 徐蔚;跨越性别的艺术创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裴潇;时装新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陈佳;梅兰芳与康定斯基艺术表现性之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芳;中西戏剧交流与相互启发[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钦君;单人剧表演的主要特点研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545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4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