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布莱希特与英国当代的两次戏剧浪潮

发布时间:2018-03-02 12:17

  本文选题:布莱希特 切入点:第一次浪潮 出处:《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布莱希特的戏剧及其理论对英国当代戏剧发展有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柏林剧团两次对英国的访问演出,由此推动了布氏剧作以及理论在英语界的译介与传播。在"第一次浪潮"中,英国的左翼戏剧人广泛吸收了布氏的戏剧理论与实践特征,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1968年以后的"第二次浪潮"中,布氏戏剧理论被重构,并对当时的先锋戏剧运动起到了深远影响。
[Abstract]:Brecht's drama and its theory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British drama,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Berlin Theatre's two visits to the United Kingdom. This has promoted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Brancey's plays and theories in the English world. In the first Wave, British left-wing dramas extensively absorbe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eatures of Brush's drama. In the second Wave after 1968, the theory of Burnell's drama was reconstructed and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avant-garde drama movement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分类号】:J8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黎;读《布莱希特论》[J];中国戏剧;2003年12期

2 周夏奏;;布莱希特的身体——读《布莱希特论戏剧》[J];艺苑;2008年05期

3 郑雪来;略论布莱希特演剧理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异同[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4 杨立;漫话布莱希特与中国[J];文艺研究;1983年01期

5 沈建翌;;有关布莱希特在中国的译介史料补充[J];戏剧艺术;1984年02期

6 沈建翌;;布莱希特的“异化”理论溯源及批判[J];戏剧艺术;1985年01期

7 刘强;;理性的困惑与追求——布莱希特世界观照[J];戏剧文学;1992年09期

8 ;90年代德国舞台上的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和剧评界的评价(上)[J];中国戏剧;1998年07期

9 德·勒·米勒;90年代德国舞台上的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及剧评界的评价(下)[J];中国戏剧;1998年08期

10 俞仪方;布莱希特研究在中国:1929-1998[J];德国研究;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思;;布莱希特戏剧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误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张婷;世界的布莱希特与“四川”的好人[N];中国艺术报;2014年

2 张抗抗;致敬!布莱希特·小百花[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陶子;布莱希特与《巴黎公社的日子》[N];北京日报;2004年

4 张法;三大戏剧体系的争论及其意味[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院长 邓树荣;我最喜欢的几个戏剧节目[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陶子;《巴黎公社的日子》在五月[N];文艺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丹丹;论布莱希特的艺术观[D];武汉大学;2005年

2 朱晓雨;布莱希特对中国新时期话剧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5年

3 夏时瑾;布莱希特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观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王慧;从中国戏曲假定性看布莱希特“间离化效果”[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5 汪艳艳;布莱希特视野中的中国戏曲表演[D];安徽大学;2012年

6 苏建华;布莱希特的马克思主义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马希凤;戏剧舞台之美[D];西北大学;2012年

8 杨云云;论布莱希特“间离化”理论下的现代舞台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盛曙;实验话剧叙事时空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董维拿;“灵光”与“震惊”的交融[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556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56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3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