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体验:晚清以来苏州评弹听客的日常生活与感官文化
本文选题:苏州评弹 切入点:听客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受到"空间转向"研究范式的启发,不难发现听客在评弹书场空间里的日常生活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听书,而是收获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方位的空间感官体验。不过,同一书场空间里的听客的感官体验未必完全相同,受到社会地位、社会阶层、性别等因素以及艺术欣赏能力高低的影响。这些感官体验又被听客在日常听书活动中进一步符号化,参与建构了苏州评弹书场空间中特有的感官文化。
[Abstract]:Inspired by the paradigm of "space turn",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 daily life of the listener in the library space is not limited to simply listening to books, but the acquisition of hearing, vision, smell, taste, The sense experience of the whole space, such as tactile sense, is not necessari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listening person in the same bookshop, and is subject to social status and social class. These sensory experiences were further symbolized by listeners in daily listening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que sensory culture in the space of Suzhou PSB.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与监管中心;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艺术社会学视野下苏州评弹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YSC002) 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资助项目(KYX2016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J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春敏;苏州评弹盛衰现象的思考[J];艺术交流;2002年01期
2 周良;论苏州评弹的叙事方式[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张明;;新的世纪里苏州评弹的生存和发展[J];才智;2008年01期
4 张力;;苏州评弹的历史沿革与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4期
5 潘讯;;论苏州评弹的文化特征[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庞政梁;;苏州评弹的传承、创新与普及[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郝思震;甘晓凤;;新形势下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陶莉;;苏州评弹与书场文化[J];文艺争鸣;2010年05期
9 刘大巍;;试析苏州评弹的文人文化特征[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夏美君;;略论苏州评弹理论的既往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潘讯;;凌烟阁上第一人 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苏州评弹研究专家周良访谈[A];中国演员(2011年第5期总第23期)[C];2011年
2 潘讯;;周良对苏州评弹史料研究[A];中国演员(2012年第3期总第27期)[C];2012年
3 秦燕春;;“文化遗产”对当下精神生活的启示意义——以“苏州评弹”为中心[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韩秀丽;;苏州评弹与近代常熟文化记忆[A];都市文化研究(第7辑)——城市科学与城市学[C];2012年
5 耳聆;;另一种“雨夹雪”[A];中国演员: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瑞春;苏州评弹机制一改现生机[N];解放军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张裕;苏州评弹面临尴尬境地[N];文汇报;2007年
3 本报驻苏记者 朱金龙;延续生命力关键在创新[N];文汇报;2007年
4 记者 吴秋华;苏州评弹学校新校奠基[N];苏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吕继东;苏州评弹保护单位将增至三家[N];苏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茜;苏州评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记者 陶冠群;50万民资助力苏州评弹[N];苏州日报;2010年
8 记者 梅蕾;苏州评弹学校新校启用[N];苏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李锦;苏州评弹学校新校落成[N];光明日报;2010年
10 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志珍;在苏州市评弹团建团六十周年系列展演开幕式上的讲话[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琛瑜;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竟;再论苏州评弹的“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颖胤;苏州评弹的兴衰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严雯婷;苏州评弹“丽调”唱腔音乐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韩瑞;上海市闵行区书场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洁;苏州评弹艺术生存状态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634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3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