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双锦衣》
本文选题:易俗社 切入点:宋史纪事本末 出处:《中国戏剧》2015年06期
【摘要】:正2015年6月16日至24日,易俗社经典名剧《双锦衣》(上下本)亮相易俗社大剧院。《双锦衣》是易俗社创始人之一吕南仲的作品,取材于《宋史纪事本末》。集家事、国事、爱情、爱国反腐倡廉为一体,为小生双旦、净丑行当并重的优秀剧目,首演于1920年。1924年鲁迅先生在西北大学讲学期间应邀观看了易俗社《双锦衣》的演出,并欣然提笔写下了"古调独弹",以示褒扬。现任易俗社社长、梅花奖获得者惠敏莉表示,之所以在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让《双锦衣》重回舞台,是为了传承秦腔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雍涛表示,要一如既往把中国
[Abstract]:From June 16 to 24, 2015, the classic drama "Shuangjin Yi Yi" (up and down) appeared in the Yi-vulgar Society Grand Theater. "Shuangjin Yi" is the work of Lu Nanzhong,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Yi Folk Society. It is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family affairs, state affairs, and love. "Patriotic efforts against corruption and clean government are an integral whole. It is an excellent repertoire of Xiao Sheng's double denier and clean ugliness." it was first performed in 1920. During his lecture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1924, Mr. Lu Xun was invited to watch the performance of "Shuangjinyi" in the Folk Society, "Shuangjin Yi", during his lecture at Northwest University in 1924. HuiMinli, the current president of the Yi Folk Society and winner of the Mei Hua Prize, said that the reason for bringing "Shuangjin clothing" back to the stage on the 10th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Day" was to pass on the Qin Opera classics.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Yongtao, general manager of Xi'an Qincao Theatre Co., Ltd., said that China should, as always,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云儒;;百年易俗社的文化意义[J];艺术评论;2012年09期
2 李季;;纪念易俗社诞辰一百周年专家座谈会纪要[J];当代戏剧;2012年05期
3 ;《我们的易俗社》拍摄花絮[J];新闻知识;2013年09期
4 武元;易俗社的新一代[J];人民戏剧;1982年11期
5 李长生;李战秋;惠京鹏;黄宗琪;石磊;;纪念西安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J];陕西戏剧;1982年11期
6 刘恩瀛;;刘恩瀛的来信[J];陕西戏剧;1983年09期
7 刘文峰;;一张珍贵的戏单——易俗社第二次赴京演出实录[J];陕西戏剧;1984年05期
8 雷振中;;易俗社轶事[J];陕西戏剧;1984年05期
9 雷震中;易俗社与党组织的早期联系[J];当代戏剧;1987年06期
10 阎敏学;;易俗社早期之“演说词”[J];当代戏剧;198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宁;西安易俗社的“血色记忆”[N];西部时报;2010年
2 记者 张哲浩 杨慧峰 潘睿;西安易俗社喜庆百年华诞[N];光明日报;2012年
3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闫敏学;回望易俗社:那支智勇抗战的文艺尖兵[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记者 刘振;西安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N];西安日报;2012年
5 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 赵建兰;西安百年剧场易俗社开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乐文;百年易俗社 古调发新声[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潘睿 杨慧峰;古韵新生[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耿翔 贺小巍 康传义;百年易俗:经典与品牌的力量[N];陕西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万君;让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真正成为我们的骄傲[N];陕西日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在改革创新中延续文化血脉[N];陕西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海宁;试论十七年时期易俗社的戏曲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泓;试论西安易俗社的剧目改良[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3 李晓星;1911—1937年间陕西地区文化思想[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6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6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