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北京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选题:文艺院团 切入点:体制改革 出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摘要】:本文对不同历史时期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政策和实效进行了回顾,进而分析指出北京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走向和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策和文化政策紧密相关。当前,在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完成、改革发展需要深入进行的历史阶段,提出有必要全面研究文艺产品的本质属性和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外部条件,针对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北京的城市特点、文化生态以及群众需求,提出对于转企改制院团发展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分析、促使文艺院团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构建对于文艺院团的科学综合评估体系,促使转企改制文艺院团进一步深入改革的对策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system reform policy and actual effect of the state-owned academ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reform trend of the state-owned academ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Beij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of our country. The economic polic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policy. At present, at the historical stage in whic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depth at the completion of the task of transforming the troupe into enterprises in the Academy of Arts and Art,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products and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of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the Academ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the cultural ecology and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top level design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college regiment changing from enterprise to enterprise reform, so as to promote the art academy regiment to become the real market subject, and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literary and art academy regiment.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reform of the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Art.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分类号】:J8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普;;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5期
2 刘国新;;新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5期
3 王富国;;追求经济效益与艺术效益双丰收[J];朔方;2013年04期
4 孔建华;;论北京文化体制改革20年[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进;王健;陈元欣;;文化体制改革对体育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胡攀;;重庆文化体制改革回顾与反思[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邱仁富;;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J];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04期
4 马敏;杜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评估及其发展方向——以艺术表演团体为中心的观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傅才武;陈庚;;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路径与理论模型[J];江汉论坛;2009年06期
6 胡国胜;;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综述[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紫臣;;深化宁夏文化体制改革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8 王立;;关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02期
9 全展;;读图时代的传记文学[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竺乾威;;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以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为例[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祖群;;从事业向产业转变:新经济环境下的文化体制改革[A];中国梦·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七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苏;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邹昊平;城市社区群众文娱社团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4 李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颖灏;海峡两岸戏曲改革与创新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杨丽莎;山地农业发展中农民合作制约因素及促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孙宜山;华岗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刘冠军;我国转型期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于迅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及发展路径演化[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杨立青;上下联动的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创新[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似岚;在“戏改运动”和“样板戏运动”的“分水岭”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瑞琴;对乌海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史圣立;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力量博弈的角度看1979年以来我国演出市场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爽;论票务系统建设与艺术院团改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林;吴晗史学思想的述论[D];安徽大学;2011年
6 刘爽;文化体制改革与政策创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进;新中国建政初期东北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雷莹;八位女作家同题人生笔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任元可;中国与越南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延平;;从报纸到现代传媒集团——《北京青年报》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J];传媒;2006年07期
2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公务员;2002年12期
3 降巩民;;转变政府职能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J];红旗文稿;2008年14期
4 贾庆林;不断地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习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J];求是;2000年08期
5 闫玉清;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访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颖[J];求是;2005年11期
6 李长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J];求是;2006年10期
7 刘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J];求是;2007年22期
8 蔡赴朝;;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求是;2007年22期
9 蔡武;;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求是;2008年14期
10 刘淇;;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J];求是;2008年2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文成;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应处理好三大关系[J];湖湘论坛;2001年06期
2 戴茸;;加拿大文化产业的行业管理[J];北京观察;2001年10期
3 倪鹤琴;深圳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使命[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4 姚大力;前进中的小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政策[J];探索与争鸣;2002年11期
5 夏杏珍;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6期
6 艾思同;论我国文化安全建设问题[J];理论学刊;2003年01期
7 郭国祥;“先进文化”思想研究综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5期
8 周翠玲;;重回本原:关于“文化为体制之母”的现实理解[J];粤海风;2003年03期
9 田绪永;韩国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10 兰献;论抗战时期广西政府文化政策[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永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化政策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穆敏;张衍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苏爱萍;;论先进文化之内涵[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孙正甲;王慧然;;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陈桓辉;;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演进及其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6 陈皓;;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7 于淑娥;;我国“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品牌建设——以青岛市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8 张玉国;朱筱林;;文化、贸易和全球化[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9 徐玲;;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直面城乡现实,跨越数字鸿沟[A];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2012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殷庆威;;试论文化生产力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慕渝;为文化政策的经济职能叫好[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徐学福;营造先进文化发展的生态系统[N];湖北日报;2004年
3 刘轶;上海文化政策:政府主导还是民间主导?[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加强文化建设,,实现沈阳全面振兴[N];沈阳日报;2005年
5 杨志杰;一部系统阐述党的文化政策与文艺思想的专著[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吴忠 杨建;以改革创新促文化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7 杜建国;文化工作者的崇高历史使命[N];湖北日报;2007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肖河;梳理中外公共服务理论和实践[N];北京日报;2007年
9 市文联课题组;加快文化人才培养的建议[N];大庆日报;2007年
10 吴建有邋见习记者 刘高桥 骆玉峰;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丽娟;论安德烈·马尔罗时期的文化政策(1959-196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王吉英;试论法国雅克·朗格时期的国家文化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娄芸鹤;文化政策视野下的“民族元素再创造”及其相关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张凌云;西方文化(产业园)区利益相关方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王强;隋炀帝文化政策与文学实践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玮;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政策变动研究(1949-1958)[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王旖旎;浅析法国的文化民主化[D];外交学院;2011年
3 田李园;论法国文化软实力[D];外交学院;2011年
4 龙毅;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与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盼;安德烈·马尔罗文化政策矛盾性探析[D];外交学院;2013年
6 魏灵s
本文编号:1668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6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