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也谈豫东调“上五音”——由《从五声骨干看豫剧两大腔调的关系》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02 18:25

  本文选题:豫东调 + 上五音 ;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王亚丽的论文《从五声骨干看豫剧两大腔调的关系》从一个旋律表层的现象——"旋律骨干"来看待豫东调的调式特征是不恰当的。将豫东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的唱腔,放在"乐学逻辑求证"的认识基础上分析,豫东调的调式应包括以bB宫为主音的单纯调性、以bB宫为基本调式综合bB徵的调性,及以bB徵为主音的单纯调性、以bB徵为基本调式综合bB宫的调性,豫东调唱腔具有多调式综合性倾向。豫东调"上五音"是在"下五音"主音(中音"do")的五度音"sol"上建立起来的开放音区。这种实践和认识方能彰显和解释豫东调作为板腔体,在唱腔旋律创造上"一曲多变运用"的优势。
[Abstract]:Wang Yali's thesis "vie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ones of Henan Op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usheng backbone" from the phenomenon of a melody surface layer-"the backbone of the melody", it is inappropriate to look at the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e of the eastern part of Henan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different schools of singing in the east of Henan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verification of the logic of music learning", the mode of the eastern Henan tune should include the pure tonality of the main tone of the BB house and the tonality of the basic mode of the B B house as the synthesis of the B B sign. And the pure tonality of the main tone of BB and the tonality of the basic tonality of B B syndromes, the tonality of the tonality of the tonality of the eastern part of Henan Province has the tendency of multi-mode comprehensiveness. The upper five tone in the east of Henan Province is an open sound area set up on the fifth tone "sol" of the "lower five tone" (baritone "do"). This kind of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can show and explain the advantage of "a song changing and using" in the creation of singing melod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新,赵娴;豫剧唱腔音乐调式问题探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于会泳;;关于我国民间音乐调式的命名[J];音乐研究;1959年02期

3 王亚丽;;从五声骨干看豫剧两大腔调的关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琦;焉树芬;;聊斋俚曲曲牌音乐要素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2 廖家骅;音乐的共性与个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赵静;;英语歌曲的演唱教学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孔静柳;;音乐节奏型命名的具体策略[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栾玲;;“五线谱”课堂教学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栾玲;;高职基本乐理选修课教学微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张宇;;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评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高树林;;音乐基础理论教科书中有争议的定义辨析——以音程章节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陈艳秋;;浅析基础乐理课程对音乐鉴赏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1年06期

10 罗樱;;基本乐理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朝坤;李建中;赵庆军;陈自强;;HIT-DML及其关键算法的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2年

2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萍;几种结构损伤诊断方法对比研究及实验验证[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3 孙佳音;音乐要素自动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5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0年

7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滕丽民;新疆民族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罗春柳;影视音乐的表意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慧颖;我国乐理书中的三种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6 郭宏纪;近代以来的“燕乐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7 陈倩;勤于钻研 勇于探索[D];河南大学;2011年

8 郭三卿;竞技武术套路配乐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陈雨;基于Key-dependent HMM的音乐和弦识别系统[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海霖;沧海遗珠:西贝柳斯钢琴小品集(Op.76)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于会泳;;关于我国民间音乐调式的命名[J];音乐研究;1959年02期

2 刘国杰;;论板腔体音乐(下)[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8年04期

3 常静之;豫剧唱腔的源流及其流派[J];人民音乐;1982年04期

4 钱国桢;;论反调唱腔[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1年01期

5 杨予野;梆子腔唱腔旋律的基本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翔;区域民俗戏曲音乐研究——“豫东调”源流及其唱腔音乐解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任秀梅;豫剧在新疆兵团农八师的传承与创新[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3 宋萍;豫剧马派唱腔艺术特征及其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玉露;;豫剧豫东调的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和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2 高翔;;“豫东调”源流“新”探及唱腔渊源解析[J];电影评介;2007年01期

3 赵晓辉;;试论豫剧传统豫东调[J];音乐天地;2007年03期

4 陈文革;;康乾时期开封、商丘流行的昆腔——兼论豫东调与昆曲的关系[J];宿州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段玉杰;;豫剧的声腔流派及特点分析[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年04期

6 王亚丽;;从五声骨干看豫剧两大腔调的关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常静之;豫剧唱腔的源流及其流派[J];人民音乐;1982年04期

8 王磊;;中国文化视野中的豫剧审视和解读[J];戏剧文学;2010年07期

9 赵红宾;;浅析豫剧板式的结构形式与表现特色[J];文学教育(上);2010年08期

10 黄振标;;浅议豫剧唱腔艺术的发展[J];东方艺术;2008年S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高玉秋;戏跟时代走 艺随精神长[N];中国艺术报;2004年

2 田辛华;商丘戏曲[N];商丘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翔;区域民俗戏曲音乐研究——“豫东调”源流及其唱腔音乐解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王亚丽;豫剧宫调探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34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34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9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