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的版本
本文选题:《红色娘子军》 + 报告文学版 ; 参考:《学术界》2014年05期
【摘要】:本文主要梳理了《红色娘子军》故事的由来和各版本的流变。它最早的文学版本是报告文学版,是刘文韶根据《琼崖纵队战史》记载的1930年代一个"女兵连"的真实故事改编,1957年8月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影响很大。其实在1954年就已有根据民间故事编成的琼剧版《琼花》,1955年底在地方剧团演出,1957年初定名为《红色娘子军》,1958年经修改后于次年4月公演。其后根据琼剧改写的电影版《红色娘子军》在1961年上映并红遍全国。达到顶峰的则是1964年的芭蕾舞剧版《红色娘子军》,后被列入样板戏并拍成电影。1992年还有中央芭蕾舞团重排版。后来还出现了京剧版《红色娘子军》,该版在舞剧的基础上有所增补和创新。此外《红色娘子军》还有其他剧种版本,世纪之交又被改编为小说、电视等。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combs the story of "Red Lady Army" and the evolution of each version. Its earliest literary edition was a reportage version, which was adapted by Liu Wenshao on the basis of the true story of a "female soldier company" recorded in Qiongya column in the 1930s, published in August 1957 on the PLA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great influence. As a matter of fact, in 1954, the Qiong Opera Edition, compiled according to folk stories, was performed in local theatrical troupes at the end of 1955 and was named "Red Lady Army" at the beginning of 1957. The revised version of 1958 was released in April of the following year. A film rewritten according to the Qiong Opera, the Red Lady, was released in 1961 and became popular all over the country. At its peak was the 1964 ballet edition, the Red Lady, which was later shown and made into a film. In 1992, the Central Ballet was rearranged. Later came the Beijing Opera version, the Red Army, which was supplemented and innovated on the basis of dance dramas. In addition, there are other versions of the Red Lady Army, adapted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into novels, televis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6.7;J8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英敏;我们该怎样看待《红色娘子军》?[J];南方文坛;1994年05期
2 袁成亮;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记[J];文史春秋;2004年09期
3 彭泽成;她是《红色娘子军》中的指导员[J];党史天地;1995年02期
4 逯伟;用心才能演活角色——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反派人物的体会[J];当代戏剧;2004年06期
5 翟奰;一个有意义的尝试[J];人民音乐;1962年02期
6 彦克;革命的芭蕾舞剧好得很——喜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J];人民音乐;1964年Z2期
7 木河;红色记忆背后的风雨人生[J];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36期
8 裴亚莉;;《红色娘子军》与谢晋电影的“中庸”和“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S}吾;对交谊舞伴奏的一点意见[J];人民音乐;1962年Z1期
10 申志远;《红色娘子军》之缘起[J];大众电影;2004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荀春荣;;追忆对所谓“谢晋模式”的发难及其后果[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夏冠男 赵叶苹;50年《红色娘子军》传承80年不朽精神[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刘红磊;青春学子激情演绎《红色娘子军》[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上海大学中国戏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朱恒夫;论“红戏”的价值[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记者 匡丽娜 实习生 徐旦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来渝再现红色经典[N];重庆日报;2010年
5 牛帅;中芭:16场演出庆贺50周年[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董芳芳;鹏城迎来四代“琼花”[N];深圳商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朱丽 杨雪莲;“希望为小平乡亲表演更多剧目”[N];广安日报;2010年
8 记者 易明灯;大学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启动[N];北京日报;2010年
9 Anne;吴祖强耄耋之年坐享音乐人生[N];音乐生活报;2010年
10 桃子;在六月的辉煌之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f3;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音乐探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张晶晶;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高康;从“样板戏”到电视连续剧[D];暨南大学;2007年
4 刘磊;中西合璧 融会贯通 兼收并蓄 继承传统[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杜晓娜;“样板戏”故事的角色类型、功能结构及分类[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书云;中国芭蕾舞剧音乐特征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7 田巍巍;中国原创芭蕾舞剧创作实践及其意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瑞;当代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陶琳;中国当代舞剧舞蹈动作语言的审美理念特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赵申;文革“样板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2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7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