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小剧场戏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1 11:01

  本文选题:小剧场戏曲 + 马前泼水 ; 参考:《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小剧场戏曲是近十年来在戏曲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演出样式。它以其新颖的样貌吸引了一批年轻观众,为戏曲的创新和复兴开辟了一条道路。 本文通过四个部分的论述,对小剧场戏曲进行了研究。第一章,追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戏剧界的探索创新之风,戏剧观大讨论的展开、小剧场话剧的兴起以及1990年代一批探索性戏曲的涌现,可视为是小剧场戏曲面世的前奏和基础;第二章以几台典型的小剧场戏曲为例,从观念的突破、形式的创新以及对内容与形式兼有的探索等方面描述了小剧场戏曲的样貌;第三章则对小剧场戏曲实践与探索成果作了评析。最后,对小剧场戏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小剧场戏曲是当今中国戏曲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戏曲形态,对它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剖析与把握当下中国戏曲从业人员的创作心态,跟踪与研判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规律,为今后我国戏曲创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Abstract]:Small theater opera is a new performance style that appeared on the opera stage in the last ten years. It attracts a group of young audience with its novel appearance, and opens a way for the innovation and revival of opera. In this paper, through four parts of the discussion, the small theater drama was studied. The first chapter, tracing back to th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drama since the 1980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nd discussion on the view of the drama, the rise of the drama of the small theater and the emergence of a number of exploratory operas in the 1990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prelude and foundation of the opera of the small theater. The second chapter takes several typical small theater operas as examples, describes the appearance of small theater opera from the breakthrough of concept, the innovation of form and the exploration of both content and form. The third chapter reviews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opera in small theatres.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mall theater opera is prospected. The small theater opera is a kind of opera form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 nowadays. The research on it can better analyze and grasp the creative mentality of the Chinese opera practitioners, track and study the changing law of the audience's aesthetic tast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 creation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8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胜娟;;婺剧《绿云》化妆造型心得[J];艺海;2011年06期

2 凌静;;戏曲毯子功的基础教学[J];艺海;2011年08期

3 王恩怀;;形似演戏 神似演人[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4 白马飞飞;;“武松”赴长沙 参赛显身手[J];南国红豆;2002年04期

5 陈昌友;;中国戏曲是大众的“快乐文化”——漫谈戏曲艺术的特质、功用与当前存在的问题[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6 徐萍;;斯坦尼体系中国化——抗战时期对建立中国的现实主义演剧体系的探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 浮生六记[J];中国京剧;2010年03期

8 ;演出信息[J];中国京剧;2010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绍军;;交融与嬗变——戏曲表演语汇的现代化进程[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刘诗嵘;;歌剧演员要会表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3 吴乾浩;;重塑的古韵名篇——喜看永嘉昆剧《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4 李尧坤;;对传统戏曲价值的再认识——从昆剧《张协状元》的成功编演所想到的[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5 陈培仲;;向梅兰芳、周信芳二位大师学习 正确认识和处理京剧的承传和革新[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传信;;首都京剧60年[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2期)[C];2009年

7 施旭升;;京剧艺术谱系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8 覃敬念;;浅议傩戏原始宗教基因的流布与革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窦开虎;;20世纪水浒戏研究述评[A];水浒争鸣(第十二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成长;京剧如何“小剧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戏曲生态保护促进“乐居吴江”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陈昌友;谁弄丢了戏曲传统?[N];文学报;2011年

4 仝凤琴;继承发扬戏曲的虚拟性[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马建华;建立戏曲传统剧目精品工程[N];文艺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张树伟 杨桂青;和京剧来一次古典恋爱[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王涛;应整合、开发戏曲文化资源[N];安阳日报;2007年

8 郭光宇;创新而不丢传统[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刘平;戏剧舞台亮点多[N];文艺报;2011年

10 徐馨;两岸共赏梨园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俞明;历史名胜与中国古代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悦;小剧场戏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2 周懿;戏曲动画的特征及传播途径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3 曾琳;机遇与挑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谷小龙;戏曲音乐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文光;社会转型期视野下的中国戏曲传播路径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陈丽媛;电子媒介影响下的戏曲传播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吕晓春;阿甲戏曲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白雪;丝路风情的历史壮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小妹;论戏曲演唱对当代民族唱法的影响[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10 孙雯;论新时期探索话剧对戏曲的借鉴与发展[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3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73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9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