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背后:关于《野玫瑰》批评的再批评
本文选题:陈铨 + 《野玫瑰》 ; 参考:《戏剧艺术》2014年06期
【摘要】:在中国话剧史上,陈铨和他的《野玫瑰》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从火爆的演出盛况,到急转直下的舆论攻击,再到长期在文学史话、剧史中被忽略。左翼的批评认为剧中王立民这一人物是陈铨及战国策派鼓吹的尼采式"超人"、"力"的代表,而作者自称是把王立民当做个人主义极度膨胀的反面人物加以批评。这种错位又与战国策派学人的民族主义思想有关,是民族主义在国共意识形态话语争夺中的尴尬所在。而在今天,随着意识形态格局的变迁,随着民族主义话语的回流,陈铨及战国策派研究亦有所复苏。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drama, Chen Quan and his "Wild Rose" are a rather special literary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from the great performance, to the sudden public opinion attack, to the long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 drama history is ignored. The left-wing critics view Wang Limi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Nietzsche's "Superman" and "Force" advocated by Chen Qua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School, while the author claims to criticize Wang as an extreme bloated villain of individualism. This dislo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istic thought of the scholars of the warring States school of thought, and is the embarrassment of nationalism in the struggle for ideological discourse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Today, with the change of ideological pattern and the return of nationalist discourse, the research of Chen Qua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olicy School has also recovered.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分类号】:J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继锋;;战国策派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高阿蕊;;“战国策派”研究的美学观照[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鲍劲翔;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救亡[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4 王向远;“战国策派”和“日本浪漫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02期
5 雷戈;论“战国策派”的历史警醒意识[J];武陵学刊;1998年05期
6 孔许友;;文学的民族主义与文化软实力——以对“战国策派”的反思为中心[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1年01期
7 史金豪;对战国策派批判的批判[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8 田亮;“战国策派”民族主义史学在抗战期间的兴衰[J];河北学刊;2003年03期
9 魏小奋;从“时代的意义”到“刚道的人格型”——“战国策派”文化反思[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王学振;战国策派思想述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传礼;;历史的笔误和价值的重估——“重估战国策派”系列论文之一[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史宁;非常史论盼复兴[N];文艺报;2011年
2 李钧;战国策派:他们到底说过些什么?[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杨扬;鸿飞那复计东西?[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路晓冰;文化综合格局中的战国策派[D];山东大学;2006年
2 李雪松;“战国策派”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4 宫富;民族想象与国家叙事[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小玲;论“战国策”派的“民族文学”观[D];厦门大学;2008年
2 袁舟群;“战国策”派的“法西斯主义”思想[D];安徽大学;2006年
3 贺艳;“战国策派”:关于国家与民族的叙述和文学想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若清;战国策派政治思想再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梁庇寒;“战国策”派政治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潘剑贞;战国策派“民族文学”观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莉莉;“战国策派”批判之反思[D];湖北大学;2013年
8 李建华;中西交融、返本开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雍振;抗战时期战国策派的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蔡银强;战国策派翻译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98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9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