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新生活运动中的社会表演探析

发布时间:2018-09-08 10:24
【摘要】:新生活运动是指1934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公民教育运动,因其从改造国民的日常生活入手,所以命名为新生活运动。蒋介石要民众把“礼义廉耻”结合到日常的“衣食住行”各方面,不仅是表面的清洁守序,还要以此改革社会,复兴国家和民族。 新生活运动总会颁发了《新生活须知》等条文,就整齐、清洁、礼貌等为民众规范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要求。新生活运动把中国传统的礼仪与西方基督教文明有机结合,提出了当时理想的国民形象,而当时大多数民众的真实形象与之相差甚远,新生活运动的关键则在于缩小这个差距。新生活运动的实施,对于改善百姓生活、提高民众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众团结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国难当头的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仅凭一场简单的运动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国民党政府不集中精力抗日救国,却花力气在纠察贫民百姓的礼仪装束上,有着避重就轻、转移视线的一面。我们应当客观的评价新生活运动的得失,从而找出真正能解决社会文化矛盾的方法。 本文从分析新生活运动条文规定的合理性、推行方式以及结果的利弊入手,着重阐述新生活运动在改造国民思想行为上的具体做法。以史鉴今,从社会表演学的角度分析我们从新生活运动中能够学到哪些具体的规训方式,以及当下我们的行为规范是否合理可行,总结出适合的方法,用以提升现代国民的形象面貌和综合素质。
[Abstract]:The New Life Movement is a civic education movement launch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rom 1934 to 1949. It is named the New Life Movement because it begin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eople's daily life. Jiang Jieshi asked the public to combine "courtesy, justice and integrity" into the daily "food, clothing,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not only in a clean and orderly manner, but also in order to reform society and revive the country and nation. The New Life Movement has issued "New Life instructions" and other provisions, such as neatly, cleanliness, politeness, etc., which set out a series of specific behavior requirements for the public. The New Life Movement organically combin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 with the Western Christian civiliz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l national image at that time, but the real image of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at that time was far from it. The key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was to narrow the ga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people's life, improving the people's quality, inspiring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strengthening the people's unity. But in the era of the national disaster and the extremely low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e people, it was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roblem fundamentally by a simple movement, and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did not concentrate on resisting Japan and saving the country. But spent the effort to picket the poor people on the ceremonial dress, there is a side to avoid the heavy, diverting attention. We should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so as to find out the real solution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the way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results, and emphatically expounds the concrete methods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in reforming the national ideology and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erform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ways of discipline t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 new life movement, and whether our current norms of conduct ar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and summarizes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mage of modern peopl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嘉熠;;影像时代理想范本的塑造[J];戏剧艺术;2011年03期

2 宋青红;;新运妇指会妇女干部训练班述略[J];民国档案;2011年03期

3 宋继革;;一个政客的权术人生[J];文史精华;2011年08期

4 楚永全;张仲民;;201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述评[J];学术月刊;2011年04期

5 姜涛;;“菜园”体验与五四时期文学“志业”观念的发生——叶圣陶的小说《苦菜》及其他[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0年02期

6 杨天石;;蒋介石的“婚外情”传说[J];读书文摘;2011年07期

7 许双如;;“他者”的面具政治——亚裔美国文学中的身份扮演与族裔主体性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震云;马宗昌;;关于儒学经学国学的关联及其当代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夏光辅;;孔学的改造[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3 秦和平;;关于蒋介石与20世纪30年代西南三省禁烟运动关系的认识[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4 曹成建;;试析政府查禁四川哥老会的政策及其变化(1935~1948)[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明宇 杨依作;龙恩乡:“三个一点”除陋习 抓早动快展新貌[N];凉山日报(汉);2010年

2 本报评论员;着力于队伍建设,汇聚推进新生活运动的坚强力量[N];凉山日报(汉);2010年

3 周蕾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新生活运动对女性的“塑造”和“约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张丹平;昭觉县政协积极建议 确保“新生活运动”不走过场[N];四川政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曦;将新生活运动建成造福群众民心工程[N];凉山日报(汉);2011年

6 本报记者 龙明云 曾昱;爱心帮扶到凉山 助力新生活运动[N];凉山日报(汉);2011年

7 王凯;澳洲康都发起“康都新生活运动”[N];中国信息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贾巴尔且;金阳: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稳步推进[N];凉山日报(汉);2010年

9 本报记者 俄底尔以;州督导组检查指导布拖“新生活”[N];凉山日报(汉);2010年

10 王泽坤;泰康倡导新生活运动[N];中国保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艾萍;变俗与变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韬;南京国民政府文化建设研究(1927-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林媛;“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 1933-1946[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沈嘉熠;理想范本与职场影像塑造[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5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潇潇;新生活运动中的社会表演探析[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2 徐威;广告视野下的新生活运动[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欣洁;天津新生活运动研究1946-1948[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锋;山东省新生活运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楚;1934-1937年浙江新生活运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慧琳;对中国高校表演专业教学现状及发展的思考[D];重庆大学;2011年

7 黄越;表演的跨空间比较[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8 张议学;从新生活运动看蒋介石的社会教育思想[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班忠玉;新生活运动与民国社会生活[D];苏州大学;2005年

10 管昕;新生活运动与国民素质教育[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0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30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