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柳琴戏的演唱形式及其唱腔特点探究

发布时间:2018-10-05 20:18
【摘要】:正随着文化的发展,戏曲音乐文化也在不断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柳琴戏作为一种戏曲音乐文化,与淮海戏、泗州戏同宗同祖,同属于拉魂腔的不同流派,具有独特的唱腔、丰富的思想内涵、较高的欣赏性、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深入研究柳琴戏的演唱形式和唱腔特点,可以为地方戏曲音乐的传承与保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实现戏曲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柳琴戏作为一种跨省流传的剧种,以其自身丰富和多样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opera music culture is developing constantly, which further promotes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culture. As a kind of opera music culture, Liu Qin Opera is of the same ancestry and ancestor as Huaihai Opera and Sizhou Opera, and belongs to different schools of soul music. It has unique singing, rich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high appreciation and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favored by the masses. Further study on the singing form and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Liu Qin opera can provide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guarantee of local opera music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pera music culture. As a kind of inter-provincial drama, Liuqin Opera is rich and diverse in its own right.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基金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柳琴戏教育保护的体系化构建研究”。项目号2014SJB391
【分类号】:J6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春颖;;徐州柳琴戏现状与特点分析[J];戏剧之家;2016年01期

2 李健;;浅议鲁南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J];新西部(理论版);2015年22期

3 李春颖;;柳琴戏传承在当代高校音乐教育本土化中的意义研究[J];黄河之声;2014年17期

4 李健;;浅议柳琴戏丰富多变的演唱形式及唱腔特点[J];音乐创作;2013年02期

5 杨玉芹;;柳琴戏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J];戏剧丛刊;2012年06期

6 王浩;;柳琴戏唱腔创新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7 孔文;;柳琴戏唱腔特点探究及引发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静;;柳琴戏的演唱形式及其唱腔特点探究[J];音乐天地;2016年11期

2 高静;王艳;;探讨柳琴戏的语言特色[J];北方音乐;2015年03期

3 高静;;网络模式下柳琴戏的传承培育[J];戏剧之家;2015年01期

4 侯贺水;;柳琴戏唱腔特征探微[J];读书文摘;2014年08期

5 侯贺水;;柳琴戏唱腔特征探微[J];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04期

6 李健;;浅议柳琴戏丰富多变的演唱形式及唱腔特点[J];音乐创作;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论柳琴戏地域性分布的演变[J];艺术教育;2014年06期

2 李庆凯;;柳琴戏的俗中之雅[J];剧影月报;2013年06期

3 蒋晓鹏;;黄淮奇葩柳琴戏[J];四川戏剧;2013年07期

4 刘柏峰;;枣庄地区柳琴戏研究[J];戏剧丛刊;2013年02期

5 孔文;;柳琴戏唱腔特点探究及引发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0年01期

6 李春颖;;论柳琴戏的原生腔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薛雷;;“拉魂腔”研究综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白庚胜;;民间文化传承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周正刚;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J];求索;2004年11期

10 刘锡诚;保护民间文化的迫切性[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巩成国;;被遗忘的演唱形式“轮唱”[J];音乐世界;1993年11期

2 狄其安;;从演唱形式与音乐风格确立佛教梵呗的概念[J];黄河之声;2012年14期

3 张正治;京剧的配曲、演唱形式及乐队的新发展[J];戏曲艺术;1996年04期

4 吴德盛;候影──越南越人的一种心灵演唱形式[J];民族艺术;1999年02期

5 顾乐真;;怎样安排唱段(二)[J];陕西戏剧;1980年05期

6 巩成国;;被遗忘的演唱形式——“轮唱”[J];中国音乐教育;1993年05期

7 马骥;创造“紧打慢唱”记谱符号的思考[J];当代戏剧;1988年04期

8 宋菲菲;;浅谈流行音乐中组合演唱形式的特点及表现形式[J];北方音乐;2014年07期

9 赵丽娜;;洛阳市吉利区硪工号子生存现状与演唱形式调查研究[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10 杨瑞庆;;各领风骚的男女声组合[J];音乐生活;201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08级音乐表演音表班 姚蔚;贵州南侗大歌的演唱形式及其声部特征分析[N];贵州民族报;2012年

2 张惠民;独具特色的“蒙古说书”[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磊;论中国女中音演唱形式与风格的多样性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ng;探析滁州来安百曲的特征及演唱形式[D];云南艺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254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54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4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