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梆鼓中的方言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18:40
【摘要】:宜都梆鼓是指梆与鼓呈阶梯状叠放,演员自己击打梆和鼓,说唱结合的一种表演形式。宜都梆鼓的表演形式分为表、白、数、唱,其表演形式与宜都梆鼓中的方言现象息息相关。但目前,关于宜都梆鼓的研究较少,还停留在收集整理工作和对曲牌名的研究上,对宜都梆鼓中的方言现象使用缺乏系统阐述,理论基础薄弱。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宜都梆鼓中的方言语音、词汇、语法进行系统考察。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宜都梆鼓与宜都方言语音之间的关系。整理出宜都梆鼓发音人的音系,共18个声母,35个韵母,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45调,阳平13调,上声33调,去声35调。结合具体曲目脚本归纳常用韵脚字和押韵方式。为探究宜都梆鼓中乐调与字调的关系,以《谜中情》为例开展了三个语音实验:实验一与实验二录制了女旦在《谜中情》中的唱词乐调和方言字调,并导入Praat语音分析软件绘制乐调与字调的音高曲线图。乐调指唱词的唱腔,字调指用宜都方言将唱词口头表述。实验证明宜都梆鼓中乐调和字调的音高趋势存在相顺与相背两种倾向。相顺指音高趋势一致,相背指在一句话中某些字的音高趋势不一致。造成相背的原因可能是受旋律影响改变乐调音高、或在字调中受到连读变调影响、或乐调与字调被双重影响。实验一与实验二共同证明了,从整体上看乐调与字调的音高曲线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乐调与字调的音高相背主要是由于旋律变化造成的。实验三基于统计的方式,用国际音标标记乐调、字调的声韵母。通过女旦在《谜中情》唱词的字频分布表,归纳乐调和字调的声韵母特点和演唱特点:唱词中的边音鼻音一律为鼻音;字调中的平翘舌一律读成平舌,乐调中的平翘舌不分。演员在演唱中使用的爆破音较少,擦音、塞擦音较多;韵母以齐齿呼、开口呼居多,与人物塑造和情感基调有关。第二部分研究宜都梆鼓与宜都方言词汇之间的关系。宜都梆鼓方言词的使用与宜都梆鼓表演形式息息相关。文章选取十个具有代表性的梆鼓脚本,将脚本中的词汇分为8大类,31小类,其中最具方言特色的词汇是亲属称谓以及俗语、歇后语、谜语。亲属称谓主要出现在宜都梆鼓说词中,说词中亲属称谓词的背称与面称的选用与宜都梆鼓演唱形式有关。在表和插白中一般使用背称;数可以根据人物内容需要选择背称与面称中的任意一种;在对白中一般使用面称;当剧情需要借角色之口向观众传递人物身份信息时,对白中也可以使用背称。除演唱形式外,宜都梆鼓说词中的亲属称谓还会受到剧本设定语境的影响,语境主要包括语言习惯、背景时代、场合、角色年龄、地位、学识、对话目的等。宜都梆鼓中的俗语、歇后语主要出现在说词对白中。俗语分为中性义与贬义,常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贬义;歇后语分为“引”和“注”,“注”主要通过伴舞之口表达讽刺义。谜语通常以结构对称的方式在唱词中出现;以结构非对称的方式出现在说词中,此时谜面与谜底之间需加上衔接词“哦”。第三部分研究宜都梆鼓与宜都方言语法之间的关系。宜都梆鼓中的方言语法包括衬词、语气词“哒”、后缀“子、头”,重叠与小称名词。其中衬词独具特色,根据篇幅、位置可分为不同类别,宜都梆鼓中的间衬作用特殊,可以切分韵律词,突破语法结构,强调句子中的核心成分,补充旋律弱拍。除此之外,宜都梆鼓中有四种基本句类,即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文章结合具体脚本对四种句类分类,并着重分析其语用功能。否定陈述句在唱词中常用否定词“无、没、不”,在说词中常用“不、没得、不得”。感叹句在唱词中主要靠旋律音高实现感叹语气,在说词中主要通过语气词、语调等方式表示感叹语气;除表达人物情感外,还可以作为曲目中某一段故事情节开始或结束的标志。宜都梆鼓中的祈使句主要起到提醒观众注意、间接更换话题、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宜都梆鼓中的疑问句构成了人物之间的对白,推动情节的发展与话题更新。第四部分探讨宜都梆鼓的发展传承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宜都梆鼓中的方言语音、词汇逐渐规范化,缺乏对宜都梆鼓中方言现象研究,缺失方言教育等。地方曲艺是民族文化的重大财富,我们应该重视方言教育,重视宜都方言的整理工作,留住乡土特色,保护当地方言和文化资源。地方曲艺包含丰富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资源,我们要做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者、宣扬者,做方言资源的保护者、继承者,让我们的地方曲艺与方言继续传承,生生不息。
【图文】:
图 2.1 乐调图 2.2 字调在图 2.1、图 2.2 中,乐调与字调的音高趋势基本相同,“我”、“猜”、“个””音高曲线基本持平,“一”的音高曲线在乐调中末尾略降,字调为降调,基。(14)远近闻名的谜篓子
图 2.1 乐调图 2.2 字调在图 2.1、图 2.2 中,乐调与字调的音高趋势基本相同,“我”、“猜”、“个”、“谜”音高曲线基本持平,“一”的音高曲线在乐调中末尾略降,,字调为降调,基本一致。(14)远近闻名的谜篓子图 2.3 乐调
【学位授予单位】:三峡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72.3;J826
本文编号:2629909
【图文】:
图 2.1 乐调图 2.2 字调在图 2.1、图 2.2 中,乐调与字调的音高趋势基本相同,“我”、“猜”、“个””音高曲线基本持平,“一”的音高曲线在乐调中末尾略降,字调为降调,基。(14)远近闻名的谜篓子
图 2.1 乐调图 2.2 字调在图 2.1、图 2.2 中,乐调与字调的音高趋势基本相同,“我”、“猜”、“个”、“谜”音高曲线基本持平,“一”的音高曲线在乐调中末尾略降,,字调为降调,基本一致。(14)远近闻名的谜篓子图 2.3 乐调
【学位授予单位】:三峡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72.3;J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红艳;;《清江渔歌》教学设计[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淡燕子;全市廉政文化优秀作品昨颁奖[N];三峡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黄春梅 本报通讯员 王风成;文化“获得感”从哪里来?[N];三峡日报;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丽竹;宜都梆鼓中的方言现象研究[D];三峡大学;2019年
2 王璞;关于利用社交网络作为载体传播宜都民俗文化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9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62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