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山西文华晋剧院(团)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3:15

  本文关键词:山西文华晋剧院(团)调查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多元化娱乐方式盛行,戏曲作为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日趋萎缩,所占演出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作为戏曲表演艺术的载体——剧团,其发展状况值得关注。国营剧团由于自身性质和国家支持,整体变化相对稳定。但民营剧团在一定时期内“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实力参差不齐,其发展状况令人堪忧。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文华晋剧院,是太原周边生命力最为顽强的民营剧团之一,于2007年9月在太原挂牌成立,前身是尖草坪区文华晋剧团(国营剧团),位于尖草坪区柴村迎宾北路22号,全院有演职人员70余人,剧院配有一流的服装、灯光、幕布、音响等设备,能配备两个大型剧团,文华实验团和文华艺术二团。剧院自成立以来,常年送戏下乡,近年来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为发展文化事业和繁荣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成立以来,到2009年为演出繁盛期,平均每年演出场次达400-500场,就是最近几年演出不景气,演出场次一年也达300-400场,演出次数之多居山西民营剧团之首。根据笔者近一年来的跟团调查得知,该团的演出范围主要在山西省太原市内及其周边,东至阳泉盂县,西至陕西榆林、神木,北至忻州繁峙,南至介休。剧团演员实力雄厚,有著名须生李月仙的弟子齐秀玲、著名青衣王万梅的弟子乔玉娟、著名老生武忠的弟子陈林海等,一些重要台口还聘请梅花奖获得者栗桂莲、郭彩萍,国家二级演员张芙蓉等助力演出。 文华晋剧院的主要经济来源,为高强度频繁而集中的演出戏金收入。剧团演出场次多,收入则多;剧团人员少,分配则更高。在现今多元化娱乐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剧团自身的经济情况也大不如之前,演出市场萎缩,失去昔日的光彩。 根据笔者调查分析,制约剧院发展有这几方面的原因,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剧团演出市场不断流失;戏剧人才青黄不接,剧团演出人员后继乏人,直接制约着剧团的生存发展;剧院资金整合单一,盈利模式单一,资金不足。针对其问题,笔者尝试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剧团要打造精品剧目,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市场竞争力;剧团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贴近群众,努力培养戏曲观众;改变单一盈利模式,并加强与戏校、企业合作,拓宽戏曲发展道路。民营剧团的增减,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戏曲的兴衰,剧团的消失会直接影响剧种的存亡,所以,对民营剧团的保护迫在眉睫。
【关键词】:文华晋剧院 晋剧 民营剧团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方法12-14
  • 2 文华晋剧院的概况14-30
  • 2.1 文华晋剧院简介14-15
  • 2.2 文华晋剧院的概况15-30
  • 2.2.1 演员15-17
  • 2.2.2 剧本与剧目17-23
  • 2.2.3 服装及道具23-27
  • 2.2.4 乐器及乐台人员27-30
  • 3 文华晋剧院的演出30-44
  • 3.1 演出概况30-37
  • 3.1.1 太原地区的演出30-34
  • 3.1.2 晋中地区的演出34
  • 3.1.3 吕梁地区的演出34-35
  • 3.1.4 忻州、阳泉等地区的演出35-36
  • 3.1.5 陕西省的演出情况36-37
  • 3.2 演出形式37-44
  • 4 文华晋剧院生存现状与分析44-50
  • 4.1 市场生存现状44-46
  • 4.1.1 经营模式44-45
  • 4.1.2 收益情况45-46
  • 4.2 现有市场分析46-50
  • 5 文华晋剧院的发展前景50-56
  • 5.1 制约剧院发展的原因探析50-52
  • 5.1.1 演出市场开始流失50-51
  • 5.1.2 演出人员后继乏人51
  • 5.1.3 剧院盈利模式单一51-52
  • 5.2 文华晋剧院的发展出路52-56
  • 5.2.1 打造精品剧目,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市场竞争力52-53
  • 5.2.2 坚持与时俱进,贴近百姓生活,培养戏曲观众53-54
  • 5.2.3 与戏校、企业合作,拓宽戏曲发展道路54-56
  • 6 结语56-58
  • 致谢58-60
  • 参考文献60-62
  • 附录A62-88
  • 附录B88-9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戏剧表演团体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J];剧影月报;2010年01期

2 殷末之;;普及学校戏曲教育初探[J];戏剧丛刊;2010年02期

3 张燕丽;;试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山西四大梆子剧团的生存现状与改革思路探讨[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傅才武,刘杰民;试论艺术表演团体体制调整和制度创新[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魏明伦;当代戏剧之命运——在岳麓书院演讲的要点[J];中国戏剧;2002年12期

6 曲润海;从台上台后看中国当代戏剧之艰难[J];中国戏剧;2003年03期

7 安葵;应当重视戏剧政策的研究[J];中国戏剧;2003年04期

8 曲润海;曲志燕;;从山西41个戏曲剧团生存状况看地方戏的保护继承创新发展[J];中国戏剧;2009年12期

9 王春燕;;艺术表演团体的尴尬破冰路[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钱慧;让戏曲走近中学生——从一份问卷调查说起[J];艺术百家;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琴;山西戏曲市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山西文华晋剧院(团)调查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79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