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浅析歌剧咏叹调《飞出这苦难的牢笼》的情感表达

发布时间:2020-09-28 11:19
   歌剧《草原之歌》1955年首演于北京,是中央歌剧院的早期代表作之一。《飞出这苦难的牢笼》是选自《草原之歌》中第四幕第一场的一首咏叹调。由罗宗贤作曲,任萍作词,祝爱兰担任女主人公农错加的歌剧演员。该部歌剧作品的剧情引人入胜,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并获得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是我国歌剧中“洋为中用”的早期代表作品,追求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的有机结合。由此产生了罗宗贤歌剧咏叹调作品《飞出这苦难的牢笼》的情感表达分析一文。本文分三章进行探析,第一章从歌剧《草原之歌》与咏叹调《飞出这苦难的牢笼》的主要内容和内涵分析,对该咏叹调的内容、意义与演唱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论证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主人公侬措加的心理变化,与整首咏叹调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第二章对咏叹调《飞出这苦难的牢笼》的曲式结构做了深入浅出的探究。第三章就如何把握咏叹调《飞出这苦难的牢笼》的情感表达,结合自身演唱经验,做了探究性的研讨,指出了序曲部分与高潮部分情感处理的必要性。本文旨在通过对这首咏叹调的分析和深入发掘,尤其是对其中情感表达方面的探索和捕捉,以期让自身的声乐学习和对咏叹调歌剧演唱中的情感把握以及演唱技巧更进一步,使得艺术修养得到有效提升。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617.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由
    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歌剧与咏叹调的创作背景与社会价值
    第一节 创作背景
    第二节 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主要内涵
第二章 咏叹调《飞出这苦难的牢笼》的曲式作品分析
    第一节 前奏(1-28小节)
    第二节 a段(29-48小节)是一个复乐段
    第三节 b段(49—59)是由一个方整型的四句体乐段扩展而成的五句体乐段
    第四节 c段(62-116小节)是由10个乐句组成的乐段
第三章 咏叹调《飞出这苦难的牢笼》的情感表达的把握
    第一节 歌词意蕴
    第二节 演唱情绪的把控
    第三节 序曲部分的情感处理
    第四节 高潮部分的情感处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红青;;少数民族歌剧中女性角色的民族身份剖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12期

2 盛利;;中提琴曲《草原之歌》的演绎与分析[J];民族音乐;2014年05期

3 武小菁;;浅谈歌剧中的人物塑造——以歌剧选段《飞出苦难的牢笼》为例[J];音乐天地;2013年10期

4 梁佶中;;民族歌剧咏叹调《飞出苦难的牢笼》的艺术特色及演唱举要[J];民族音乐;2011年06期

5 白建修;;歌剧《草原之歌》的音乐分析[J];音乐研究;1959年06期

6 舒模;谈歌剧“草原之歌”的音乐[J];人民音乐;1955年06期



本文编号:2828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28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3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