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南词伴奏音乐与宁波丝竹乐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13:47
四明南词,是流行于宁波地区的曲艺,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因其文辞精美华丽,注重平仄,在诞生之初就颇受上层人士欢迎,有“南词进华堂”之美誉。其表演形式为艺人自弹三弦演唱或由多种乐器伴奏。其伴奏乐器多为“丝”、“竹”材质,例如三弦、琵琶、扬琴、二胡、箫等。四明南词的伴奏音乐以“支声性复调”为特点,为唱腔伴奏时,各件乐器既能够衬托唱腔,又能够在同一旋律框架下各自发挥特色,使用不同的演奏技法,使横向旋律在纵向上得到丰满,形成多重音色叠置的音响效果。宁波丝竹乐的诞生与四明南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宁波丝竹乐的乐曲均来自于四明南词的纯器乐曲,在乐器编制上几乎一致。四明南词伴奏近似于丝竹合乐方式,对宁波丝竹乐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宁波丝竹乐是从四明南词的伴奏中分离,独立成为乐种。本文以宁波地区曲艺四明南词与受其影响下所生发的宁波丝竹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从曲种到乐种的发展路线为线索,探寻四明南词伴奏音乐的伴奏手法以及其伴奏手法与丝竹合乐方式的关联性,并且以四明南词与宁波地区较为活跃的“天一”丝竹社为田野对象,对二者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探寻当下二者在当前发展路径上是否还有紧密联系。本文将分为三章,第一...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研究对象概述
二、前人研究
三、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四、所使用的方法论
第一章 宁波丝竹活动寻踪
第一节 诗与乐中的“唱”与“和”
第二节 民俗场合中的“合乐”
第三节 早期的四明南词乐班与传播传承方式的新兴起
小结
第二章 相合——四明南词及其伴奏音乐
第一节 民间音乐多种形式相合的四明南词
一、丰富的唱腔体系
二、“丝”、“竹”伴奏乐器
第二节 唱词、句式及落音
一、唱词及句式结构
二、腔句及腔句落音
第三节 四明南词的腔词关系
一、宁波方言的音调
二、四明南词旋律走向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三、字调对唱腔伴奏的影响
第四节 四明南词的伴奏音乐及伴奏手法
一、四明南词过门音乐
二、纯器乐音乐
第五节 伴奏的支声性特点
一、唱腔与伴奏之间产生的支声性
二、乐器之间产生的支声性
小结
第三章 分离——宁波丝竹乐与四明南词现状
第一节 宁波丝竹乐的形成与现状
第二节 宁波丝竹乐乐曲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四明南词在当代的发展与现状
第四节 实地采访观察中的思考
一、合乐中的“进”与“退”
二、合乐中的“遵循”与“即兴”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地考察工作表
附录2
部分实地考察采访实录
附录3
实地考察部分工作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陈调”与平湖调的关系[J]. 施王伟.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1)
[2]融合与分离:主奏乐器在乐种中的艺术经验体现——以丝竹乐、弦索乐为例[J]. 郭树荟.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6(03)
[3]不玩丝竹不结缘——顾冠仁新江南丝竹音乐作品赏析有感[J]. 伍国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1)
[4]试论南词和弹词音乐的共同点[J]. 施王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9(03)
[5]宁波四明南词的行会组织[J]. 潘莉. 新西部(下半月). 2008(11)
[6]江南丝竹曲目类型及来源[J]. 伍国栋. 中国音乐. 2007(03)
博士论文
[1]浙江民间器乐曲音乐形态研究[D]. 汪静渊.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本文编号:2929930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研究对象概述
二、前人研究
三、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四、所使用的方法论
第一章 宁波丝竹活动寻踪
第一节 诗与乐中的“唱”与“和”
第二节 民俗场合中的“合乐”
第三节 早期的四明南词乐班与传播传承方式的新兴起
小结
第二章 相合——四明南词及其伴奏音乐
第一节 民间音乐多种形式相合的四明南词
一、丰富的唱腔体系
二、“丝”、“竹”伴奏乐器
第二节 唱词、句式及落音
一、唱词及句式结构
二、腔句及腔句落音
第三节 四明南词的腔词关系
一、宁波方言的音调
二、四明南词旋律走向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三、字调对唱腔伴奏的影响
第四节 四明南词的伴奏音乐及伴奏手法
一、四明南词过门音乐
二、纯器乐音乐
第五节 伴奏的支声性特点
一、唱腔与伴奏之间产生的支声性
二、乐器之间产生的支声性
小结
第三章 分离——宁波丝竹乐与四明南词现状
第一节 宁波丝竹乐的形成与现状
第二节 宁波丝竹乐乐曲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四明南词在当代的发展与现状
第四节 实地采访观察中的思考
一、合乐中的“进”与“退”
二、合乐中的“遵循”与“即兴”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地考察工作表
附录2
部分实地考察采访实录
附录3
实地考察部分工作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陈调”与平湖调的关系[J]. 施王伟.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1)
[2]融合与分离:主奏乐器在乐种中的艺术经验体现——以丝竹乐、弦索乐为例[J]. 郭树荟.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6(03)
[3]不玩丝竹不结缘——顾冠仁新江南丝竹音乐作品赏析有感[J]. 伍国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1)
[4]试论南词和弹词音乐的共同点[J]. 施王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9(03)
[5]宁波四明南词的行会组织[J]. 潘莉. 新西部(下半月). 2008(11)
[6]江南丝竹曲目类型及来源[J]. 伍国栋. 中国音乐. 2007(03)
博士论文
[1]浙江民间器乐曲音乐形态研究[D]. 汪静渊.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本文编号:2929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2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