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张春雷柳子戏艺术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0 20:11
  张春雷是我国著名柳子戏表演艺术家,因塑造“张飞”这一角色而闻名,被观众给予“活张飞”的美誉。在他几十年的从艺生涯中,不仅创造了众多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同时创立了柳子戏的第一个流派“张派”艺术。他的个人风格在柳子戏表演中独树一帜,其创演的诸多角色均受到观众及专家的高度赞赏。本文以柳子戏历史为切入点,分三章论述张春雷的表演艺术风格:第一章论述了柳子戏的形成及兴衰。明中叶后流行于民间的俗曲小令是柳子戏形成的基础,是剧种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素材来源。嘉庆、万历年间印刷业的繁荣发展、歌妓的传唱和对客腔的吸收以及人口众多、发展繁荣的大中城市促进了剧种的形成。柳子戏的兴衰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形成之初的进京演出,使之位列“四大声腔”之内,一时称盛;其次,剧种离京后在起源地的再次兴盛;最后为建国后国家政策的出台再次促成柳子戏的中兴局面。第二章对张春雷的艺术生涯进行了梳理说明。他出生于柳子世家,一家三代同为柳子人,为柳子戏在近现代时期的传承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张春雷艺术风格的成熟,逐渐形成了剧种的第一个流派,其艺术风格在流派中得以传承并丰富了剧种的表演特色。第三章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从过表演、情感... 

【文章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张春雷柳子戏艺术风格研究


图3-1??柳子戏特别注重唱腔韵味“小旦唱的颤微微,小生唱的云上飞,红脸声音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戏曲流派论[J]. 安葵.  中国戏剧. 2015(11)
[2]“东柳”与运河文化互动关系研究——以客腔曲牌为例[J]. 何丽丽.  中国音乐学. 2014(01)
[3]柳子戏中的【乱弹】曲牌考[J]. 何丽丽.  人民音乐. 2013(11)
[4]北调子戏的发展脉络[J]. 姬海冰.  中国校外教育. 2012(09)
[5]论柳子戏中曲牌的板式变化[J]. 俞淑华.  大舞台. 2011(05)
[6]戏曲流派是什么和怎么是[J]. 傅谨.  福建艺术. 2009(03)
[7]戏曲艺术流派的形成、现状及其启示[J]. 王耀华.  当代戏剧. 2009(01)
[8]柳子戏一代宗师张春雷[J]. 卜繁祥.  春秋. 2007(05)
[9]柳子戏近现代流布综考[J]. 王建.  南京社会科学. 2006(02)
[10]论润腔[J]. 董维松.  中国音乐. 2004(04)

博士论文
[1]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研究[D]. 冯艳.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明代中后期南、北方散曲比较研究[D]. 刘英波.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D]. 何丽丽.福建师范大学 2009
[4]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研究[D]. 郭志强.扬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山东柳子戏“核心”唱腔曲牌的音乐研究[D]. 耿越.山东艺术学院 2018
[2]戏曲“程式”理论疏义[D]. 朱方遒.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3]彭城柳子戏剧团之流变—关于徐州地区柳子剧团兴衰的调查研究[D]. 董雯雯.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4]游走在民间的活态非遗:山东省柳子戏民间剧团研究[D]. 马凌君.西北民族大学 2016
[5]山东柳子戏的考察研究[D]. 张立新.西安音乐学院 2013
[6]柳子戏表演艺术研究[D]. 赵敏.山东师范大学 2010
[7]鲁西南柳子戏美学研究[D]. 张金凤.山东师范大学 2010
[8]柳子戏衰落的原因探究[D]. 朱新华.福建师范大学 2010
[9]山东柳子戏音乐研究[D]. 李爽.武汉音乐学院 2008
[10]晚清民国时期柳子戏的历史转型与文学价值[D]. 王建.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69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69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b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