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中国儿童音乐剧品牌管理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1 08:13
  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表达自我主张的“符号”,其学科定义为用以识别某一个(类)产品的名称、术语、记号或设计组合,并与同类竞争者的产品和劳务加以区别。品牌管理则是确保品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介入方式以及实施品牌战略规划的系统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塑造自身的“品牌人格”、丰盈品牌的内涵和扩大其影响力,使企业最终实现品牌资产收益的最大化。就当今我国的演艺市场而言,特别是儿童音乐剧领域,市场定位不够清晰,开发方向不明确,从而凸显出品牌营销战略的重要价值。艺术管理理论同样倡导塑造消费者导向、提高消费者感知质量、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利益相关者的品牌忠诚度,从而提高文化市场中“品牌”的知名度,推动市场健康发展。儿童音乐剧是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少年儿童创作的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戏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为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儿童音乐剧的设计理念往往具有积极正向的教育作用,通过鲜活的剧情和艺术表演形式传递到儿童内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儿童的行为。当今社会美育教育倍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人们对儿童音乐剧的购买意愿逐渐加强,其票房收益趋于稳定增长。同时随着艺术教育普及活...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儿童音乐剧品牌管理策略研究


论文技术路径图

黎锦,歌舞剧,儿童,蝴蝶


中国儿童音乐剧品牌管理策略研究10上说中国演剧的历史,便可上溯到那个时代。近代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发端由中国歌舞之父黎锦晖开启,最早的一部中国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创作于1922年。1927年,黎锦晖先生于上海创立了中国第一所专门从事歌舞人才培养的学校——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次年成立了中国首个专业歌舞剧表演团体——中华歌舞团。此后,他又创作了更富有吸引力的儿童音乐剧本,如:《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三蝴蝶》《好朋友来了》《谁和我玩》《神仙妹妹》等,共计十一部。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通过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来传递“真、善、美”,同时配合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唱词,加以优美的舞蹈,寓教于乐,深受广大小朋友的欢迎。黎锦晖先生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极好的口碑效应,从而成为上个世纪儿童歌舞剧中的强势“品牌”。此后,为使中国儿童音乐剧进一步发展,黎锦晖着重剧本与歌舞的融合,对剧目进行反复打磨实验,开启了上个世纪中国儿童音乐剧国内外巡演之先河,也由此建立了中国儿童音乐剧最早的商业市常、图2、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三蝴蝶》剧本介绍图(图片来源:文硕著.儿童音乐剧序论[M].壹嘉出版社,2018.)黎锦晖在推广中国儿童音乐剧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建立了品牌效应。为了解决当时社会中国儿童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他创造了多产业组合模式来推动儿童歌舞剧的发展。为了促进中国儿童的国语学习,他创作了大量适合儿童传唱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歌曲,这无疑是审时度势、面对市场的结果。除此之外,他还创办主编了多部儿童读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儿童刊物《小朋友》。黎锦晖称儿童读物“可以陶冶

封面,儿童,歌舞剧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儿童的性情,增进儿童的智慧,使他们成为健全的国民,替社会服务,为民族增光”。在发行两三期后,《小朋友》成为风靡全国及南洋、日本等地的热销刊物。由此可以得知,黎锦晖创造的产业链包含了儿童歌舞剧演艺行业、儿童歌曲发行行业、儿童读物出版业三大板块。三者互为效益,使其品牌商业价值倍增。图3、《小朋友》封面图(图片来源:文硕著.儿童音乐剧序论[M].壹嘉出版社,2018.)现代儿童歌舞剧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指1949年至改革开放时期。①这一时期的儿童歌舞剧基本延续黎锦晖的创作思想,创作者主要集中在各省市文艺工作单位。在儿童歌舞剧的演唱方面沿袭了西方歌剧中的表演方式:既包含独唱,又有对唱。运用儿童的“模仿天性”,配合剧本进一步针对性的编排舞蹈,逐渐完善了早期中国歌舞剧的雏形。但经历了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由于社会背景的特殊性,产生了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儿童歌舞剧的创作逐渐具有阶级斗争性,表演元素中也包含较多的阶级教育色彩。表1列举出这一时期的部分剧目作为参考。①文硕著.儿童音乐剧序论[M].壹嘉出版社,2018: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格类型论研究述评[J]. 李小新,贺锋.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5)
[2]高校工会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措施研究[J]. 黄建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国外品牌人格研究述评[J]. 王保利,江思恩,孙巍.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5)
[4]品牌理论里程碑探析[J]. 卢泰宏,吴水龙,朱辉煌,何云.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01)
[5]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 黄少强.  莆田学院学报. 2008(01)
[6]品牌人格研究述评[J]. 傅俊清,王垒.  心理科学. 2004(02)
[7]品牌个性维度的本土化研究[J]. 黄胜兵,卢泰宏.  南开管理评论. 2003(01)

硕士论文
[1]在华意大利奢侈品品牌管理策略研究[D]. 徐梦珂.沈阳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品牌原型时尚网红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 王奕杨.浙江理工大学 2018
[3]品牌人格与品牌忠诚的关系研究[D]. 尤斌.河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11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111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