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19:44
京剧“红楼戏”在清代末期和民国时期的戏曲舞台上演出数量较多,受众很广。一定程度上,它引领着当时民众“红楼”文化的接受与传播,也为京剧艺术自身带来了创新性发展。从前学界对京剧“红楼戏”研究的主要成果在版本著录、艺术成就和剧本改编等方面。本文以梅兰芳、荀慧生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的“红楼戏”作品为对象,主要考察梅兰芳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和荀慧生的《红楼二尤》《晴雯》《平儿》等作品,并试图进行比较研究。从京剧剧本、表演艺术、美学思想等方面入手,并对他们“红楼戏”的排演情况作出客观评价,进而揭示出梅、荀二人“红楼戏”的重要价值。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综述京剧“红楼戏”相关著录情况,整理、概说前人对于梅兰芳、荀慧生二人“红楼戏”版本著录、艺术成就和剧本改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第一章是梅兰芳、荀慧生京剧“红楼戏”剧本研究,旨在阐明二人“红楼戏”剧本的情况,分析辨伪前人研究“红楼戏”《群芳集艳》《平儿》和《晴雯》的相关资料,运用新出版的“红楼戏”剧本材料进行研究,对梅兰芳“红楼戏”剧本争论问题和荀慧生“红楼戏”编者争论问题作出佐证。从主题提炼、人物刻画、...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京剧“红楼戏”的著录
二、梅、荀“红楼戏”的研究现状
三、梅、荀“红楼戏”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的剧本
第一节 梅、荀“红楼戏”剧本概况
一、梅兰芳京剧“红楼戏”的剧本
二、荀慧生京剧“红楼戏”的剧本
第二节 梅、荀“红楼戏”剧本编写
一、主题提炼
二、人物刻画
三、情节安排
四、诗词运用
第二章 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的表演艺术
第一节 旦角行当
第二节 服装扮相
一、发型发饰
二、服装
第三节 唱腔设计
一、唱腔特点
二、音乐板式
第四节 人物念白
一、饱含深情贴近人物
二、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第五节 舞蹈动作
一、动作设计
二、舞蹈革新
第六节 舞台美术
一、实体化
二、辩证性
第三章 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艺术审美
一、雅洁情调
二、雅俗之辩
第二节 剧本编排
一、集思广益
二、二人合作
第三节 表演理论
一、“移步不换形”
二、“熟戏生演”
第四章 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的区别原因
第一节 戏曲艺术的家学与师承
第二节 京剧演出的团队与创作
第三节 红楼文化的接受与传播
一、文化接受
二、文化传播
第五章 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梅、荀“红楼戏”的地位
第二节 梅、荀“红楼戏”的影响
结语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楼梦》中的曲艺和杂艺[J]. 徐扶明. 曹雪芹研究. 2019(01)
[2]民国《红楼梦》京剧唱片的艺术价值[J]. 刘衍青. 红楼梦学刊. 2018(03)
[3]20世纪30年代中国京剧海外传播述论——以梅兰芳访美演出为例[J]. 梁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梅兰芳与文化传播[J]. 刘祯. 中国艺术时空. 2017(01)
[5]“葬花”余波与“送酒”热潮——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申报》看“红楼戏”在上海的演出[J]. 刘衍青. 红楼梦学刊. 2016(03)
[6]荀慧生演剧思想及其对京剧现状的启示[J]. 刘新阳. 戏曲艺术. 2016(02)
[7]清代至近现代红楼戏中《黛玉葬花》创作得失论[J]. 李玫. 红楼梦学刊. 2015(05)
[8]民国“红楼戏”稀见史料论札[J]. 谷曙光. 红楼梦学刊. 2015(03)
[9]解读梅兰芳大师“移步不换形”之慨(下) 梅兰芳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祭[J]. 齐致翔. 中国戏剧. 2014(11)
[10]解读梅兰芳大师“移步不换形”之慨(上) 梅兰芳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祭[J]. 齐致翔. 中国戏剧. 2014(10)
博士论文
[1]《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研究[D]. 刘衍青.上海大学 2015
[2]“红楼”戏曲演出史稿[D]. 朱小珍.上海戏剧学院 2010
[3]《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D]. 饶道庆.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4]《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 李根亮.武汉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荀慧生“红楼”戏研究[D]. 徐海双.辽宁大学 2013
[2]《红楼梦》戏曲研究[D]. 李文瑶.复旦大学 2010
[3]京剧“红楼戏”改编研究[D]. 裘宁宁.温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4841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京剧“红楼戏”的著录
二、梅、荀“红楼戏”的研究现状
三、梅、荀“红楼戏”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的剧本
第一节 梅、荀“红楼戏”剧本概况
一、梅兰芳京剧“红楼戏”的剧本
二、荀慧生京剧“红楼戏”的剧本
第二节 梅、荀“红楼戏”剧本编写
一、主题提炼
二、人物刻画
三、情节安排
四、诗词运用
第二章 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的表演艺术
第一节 旦角行当
第二节 服装扮相
一、发型发饰
二、服装
第三节 唱腔设计
一、唱腔特点
二、音乐板式
第四节 人物念白
一、饱含深情贴近人物
二、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第五节 舞蹈动作
一、动作设计
二、舞蹈革新
第六节 舞台美术
一、实体化
二、辩证性
第三章 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艺术审美
一、雅洁情调
二、雅俗之辩
第二节 剧本编排
一、集思广益
二、二人合作
第三节 表演理论
一、“移步不换形”
二、“熟戏生演”
第四章 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的区别原因
第一节 戏曲艺术的家学与师承
第二节 京剧演出的团队与创作
第三节 红楼文化的接受与传播
一、文化接受
二、文化传播
第五章 梅兰芳、荀慧生“红楼戏”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梅、荀“红楼戏”的地位
第二节 梅、荀“红楼戏”的影响
结语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楼梦》中的曲艺和杂艺[J]. 徐扶明. 曹雪芹研究. 2019(01)
[2]民国《红楼梦》京剧唱片的艺术价值[J]. 刘衍青. 红楼梦学刊. 2018(03)
[3]20世纪30年代中国京剧海外传播述论——以梅兰芳访美演出为例[J]. 梁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梅兰芳与文化传播[J]. 刘祯. 中国艺术时空. 2017(01)
[5]“葬花”余波与“送酒”热潮——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申报》看“红楼戏”在上海的演出[J]. 刘衍青. 红楼梦学刊. 2016(03)
[6]荀慧生演剧思想及其对京剧现状的启示[J]. 刘新阳. 戏曲艺术. 2016(02)
[7]清代至近现代红楼戏中《黛玉葬花》创作得失论[J]. 李玫. 红楼梦学刊. 2015(05)
[8]民国“红楼戏”稀见史料论札[J]. 谷曙光. 红楼梦学刊. 2015(03)
[9]解读梅兰芳大师“移步不换形”之慨(下) 梅兰芳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祭[J]. 齐致翔. 中国戏剧. 2014(11)
[10]解读梅兰芳大师“移步不换形”之慨(上) 梅兰芳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祭[J]. 齐致翔. 中国戏剧. 2014(10)
博士论文
[1]《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研究[D]. 刘衍青.上海大学 2015
[2]“红楼”戏曲演出史稿[D]. 朱小珍.上海戏剧学院 2010
[3]《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D]. 饶道庆.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4]《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 李根亮.武汉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荀慧生“红楼”戏研究[D]. 徐海双.辽宁大学 2013
[2]《红楼梦》戏曲研究[D]. 李文瑶.复旦大学 2010
[3]京剧“红楼戏”改编研究[D]. 裘宁宁.温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4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424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