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二十世纪50、6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

发布时间:2021-10-13 10:03
  本课题研究的是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民族歌剧。概括的来说,中国民族歌剧先后经历了“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大好时期;经历了“反右派”和“大跃进”的曲折发展期;经历了国内三年困难时的歌剧繁荣发展期。这十八年里是中国民族歌剧的重要时期,发展的态势是相当积极和繁荣的,同时中国民族歌剧艺术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研究它们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本文以历史时间和背景为发展脉络,分别阐述探索期、发展期、繁荣期的艺术背景以及从儿童歌舞剧的出现到时代巅峰之作的诞生这期间中国音乐家们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所进行的探索与尝试。在梳理发展脉络的同时,本文还从曲调采用、创作方式、题材选用、表现内容等方面对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即民族性、多样性和时代性。最后,以演唱的风格作为民族歌剧的落点,从吐字、声腔、气息、情感表达、表演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深入到民族歌剧对传统戏曲表演方面的借鉴,总结出这一时期占主要地位的两种演唱风格,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民族歌剧的璀璨成就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内涵。民族歌剧与民族戏曲也好,与西洋歌剧也好,都是文艺百花园中的灿烂艺术之花,它们有许多共性...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国民族歌剧概述
第一章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
    1.1 中国民族歌剧的探索期
        1.1.1 探索期的历史背景
        1.1.2 中国歌剧民族化的探索
        1.1.3 西洋歌剧模式在民族歌剧中的探索
    1.2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期
        1.2.1 发展期的历史背景
        1.2.2 中国歌剧民族化的发展
        1.2.3 中西合璧创作方式的巩固
    1.3 中国民族歌剧的繁荣期
        1.3.1 繁荣期的历史背景
        1.3.2 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模式形成
        1.3.3 时代巅峰之作的产生
第二章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点
    2.1 民族性
        2.1.1 板、腔运用的民族性
        2.1.2 创作方式的民族性
        2.1.3 曲调采用的民族性
        2.1.4 语言使用的民族性
    2.2. 多样性
        2.2.1 歌剧体裁的多样性
        2.2.2 创作方式的多样性
    2.3 时代性
        2.3.1 表现内容的时代性
        2.3.2 审美要求的时代性
第三章 二十世纪50、6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
    3.1 对戏曲演唱的借鉴
        3.1.1 点、线、面结合的发声技巧
        3.1.2 丰富多彩的声腔体系
        3.1.3 融会贯通的气息运用
        3.1.4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情感表达
    3.2 中国歌剧对戏曲表演的借鉴
        3.2.1 表演风格的综合性
        3.2.2 表演情境的虚拟性
    3.3 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形成
        3.3.1 以传统声乐为主
        3.3.2 以西洋美声为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中国声乐艺术[J]. 赵世兰,杨林.  黄河之声. 2009(03)
[2]20世纪20-60年代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J]. 郭建民.  音乐研究. 2002(01)
[3]天府奇葩——川剧[J]. 陈培仲.  戏曲艺术. 1997(03)
[4]《苍原》的成功及其对中国歌剧创作的启示[J]. 王霭林.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6(01)
[5]歌剧表演艺术的成功创造——写在郭兰英同志歌剧片断晚会之后[J]. 张树楠.  人民音乐. 1981(04)
[6]歌剧“红霞”创作札记[J]. 張銳.  人民音乐. 1957(12)
[7]新歌剧的音乐创作[J]. 王震亞.  人民音乐. 1957(04)
[8]谈歌剧“草原之歌”的音乐[J]. 舒模.  人民音乐. 1955(06)



本文编号:3434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434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