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8 01:01
中国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上三大古老的戏曲文化。尤其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中国民间小戏吸引着越来越多世人的关注。虽然民间小戏在戏剧艺术的发展角度上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但作为一种原生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又有着自己所独有的艺术风格特点,不仅充分展示出戏剧的本质特征,同时又与它所生长发展的母体艺术即民歌、民间歌舞、说唱等艺术形式有着广为分明的区别。本文力图从其表演的业余性与随意性、故事内容的群众性与生活性、音乐语言的方言化、音乐的程式性与交融性、道具的简单与虚拟性等方面对进行分析。而西方最具民间代表性的音乐剧则以最为擅长的轻快、幽默的主题,歌、舞、剧三种成分并用,娱乐性极强。由此从民间小戏中的黄梅戏作品《天仙配》与音乐剧的作品《猫》两部著名作品的现状分析入手,并逐步深入对中国的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这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音乐样式进行区别与共融的梳理归纳,继而提出对民间小戏的保护与发展的一些策略见解,以期这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分析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中国民间小戏独特的艺术风格
1.1 表演的业余性与随意性
1.2 故事内容的群众性与生活性
1.3 音乐语言的方言化和地方性
1.4 音乐的程式性与交融性
1.5 道具的简单与虚拟性
1.6 戏曲艺术共性中的特殊性
第2章 西方音乐剧的音乐特征
2.1 音乐与戏剧的重要性及“演”与“唱”的巧妙结合
2.2 创作的专用性
2.3 表演的综合性与多元化
2.4 表演的高度娱乐性
2.5 视听效果独特刺激,阵势庞大
2.6 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
第3章 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的比照
3.1 民间小戏与音乐剧的区别
3.2 民间小戏与音乐剧的互通之处
第4章 民间小戏的保护与发展
4.1 民间小戏与音乐剧现状分析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义及意义
4.3 对中国民间小戏艺术保护的重要性
4.4 现今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益活动与中国乡村社会资源[J]. 范丽珠. 社会. 2006(05)
[2]民间信仰资源旅游开发问题研究[J]. 孙天胜,李颖. 民间文化论坛. 2006(03)
[3]浅论中国民俗与旅游[J]. 邹卫.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4]中国民间传统: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J]. 冯贤亮. 历史教学问题. 2006(02)
[5]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 冯光钰. 音乐研究. 2006(01)
[6]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J]. 项阳. 音乐研究. 2006(01)
[7]传承和谐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J]. 孟婷婷. 经纪人学报. 2006(01)
[8]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J]. 梅霞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1)
[9]“天人合一”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陈清春,冯前林. 理论探索. 2006(01)
[10]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崔延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本文编号:3613399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中国民间小戏独特的艺术风格
1.1 表演的业余性与随意性
1.2 故事内容的群众性与生活性
1.3 音乐语言的方言化和地方性
1.4 音乐的程式性与交融性
1.5 道具的简单与虚拟性
1.6 戏曲艺术共性中的特殊性
第2章 西方音乐剧的音乐特征
2.1 音乐与戏剧的重要性及“演”与“唱”的巧妙结合
2.2 创作的专用性
2.3 表演的综合性与多元化
2.4 表演的高度娱乐性
2.5 视听效果独特刺激,阵势庞大
2.6 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
第3章 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的比照
3.1 民间小戏与音乐剧的区别
3.2 民间小戏与音乐剧的互通之处
第4章 民间小戏的保护与发展
4.1 民间小戏与音乐剧现状分析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义及意义
4.3 对中国民间小戏艺术保护的重要性
4.4 现今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益活动与中国乡村社会资源[J]. 范丽珠. 社会. 2006(05)
[2]民间信仰资源旅游开发问题研究[J]. 孙天胜,李颖. 民间文化论坛. 2006(03)
[3]浅论中国民俗与旅游[J]. 邹卫.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4]中国民间传统: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J]. 冯贤亮. 历史教学问题. 2006(02)
[5]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 冯光钰. 音乐研究. 2006(01)
[6]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J]. 项阳. 音乐研究. 2006(01)
[7]传承和谐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J]. 孟婷婷. 经纪人学报. 2006(01)
[8]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J]. 梅霞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1)
[9]“天人合一”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陈清春,冯前林. 理论探索. 2006(01)
[10]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崔延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本文编号:3613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61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