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乐亭大鼓鼓词的艺术特征及审美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2-09-28 18:38
  曲艺、说唱艺术曾是老百姓十分热衷的民间娱乐方式,在明清之际全国各地的曲艺艺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度达到发展的顶峰。乐亭大鼓说唱艺术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了我国北方主要的民间说唱曲种之一。乐亭大鼓扎根于乐亭民间,其腔调丰富、板式灵活、语言朴实、内容幽默,具有浓郁的地方韵味。2006年,乐亭大鼓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其演唱的文本依据,乐亭大鼓鼓词不仅承载着其独特的形式与丰富的内容,更是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当地人们审美取向及区域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达。因此乐亭大鼓鼓词不仅具有很高文学性与艺术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笔者通过田野调查以及对相关文献、文本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乐亭大鼓鼓词的艺术特征,并综合运用文学、艺术学、音乐学、民俗学及美学等研究方法,对乐亭大鼓鼓词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析。文章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共有四章。绪论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与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等进行了阐述说明。正文部分,通过对田野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结合对相关文献及文本资料的分析,对乐亭大鼓鼓词的艺术特...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依据
    0.2 研究目标与内容
    0.3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0.4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乐亭大鼓概况
    1.1 乐亭大鼓的源起
        1.1.1 乐亭大鼓生成的自然地域条件
        1.1.2 乐亭大鼓生成的社会人文条件
        1.1.3 其他民间艺术对乐亭大鼓的影响
    1.2 乐亭大鼓的发展历程
        1.2.1 由初生到兴盛
        1.2.2 韩派定型、靳派产生
        1.2.3 沉寂过后的复兴
        1.2.4 新时期的境况
    1.3 乐亭大鼓的传播
        1.3.1 在冀东地区的辐射式传播
        1.3.2 在京津地区的扩散式传播
        1.3.3 在东北等地区的影响式传播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乐亭大鼓鼓词的分类
    2.1 中、长篇书词
        2.1.1 中、长篇书词概述
        2.1.2 中、长篇书词的特点
    2.2 短篇小段
        2.2.1 短篇小段概述
        2.2.2 短篇小段的内容分类
    2.3 书帽
        2.3.1 书帽概述
        2.3.2 书帽的运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乐亭大鼓鼓词的艺术特征
    3.1“构思精巧,生动通俗”的叙事特征
        3.1.1 故事情节的“巧”
        3.1.2 人物刻画的“活”
        3.1.3 情景描写的“精”
    3.2“灵活多样、富于韵律”的语言特点
        3.2.1 灵活的句式变化
        3.2.2 多样的辞格运用
        3.2.3 丰富的节奏韵律
    3.3“唱白结合、依字行腔”的词曲关系
        3.3.1 鼓词的文学结构——唱白结合
        3.3.2 唱腔的音乐结构——依字行腔
        3.3.3 乐亭大鼓鼓词演唱中的节律美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乐亭大鼓鼓词的审美文化内涵
    4.1 区域文化视野中的审美生成与实现
        4.1.1 似歌似唱的乐亭老呔儿方言
        4.1.2 乐亭大鼓鼓词与乐亭民俗生活
        4.1.3 乐亭人的性格特征与审美取向
    4.2 乐亭大鼓鼓词的审美特征
        4.2.1 朴素自然——乐亭大鼓鼓词的雅俗嬗变
        4.2.2 寓庄于谐——乐亭大鼓鼓词的喜剧风格
        4.2.3 鼓韵乡音——乐亭大鼓鼓词的独特韵味
    4.3 通向精神家园的人文关怀
        4.3.1 创作与表唱中的道德文化取向
        4.3.2 游戏与宣泄中的生命提升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1:乐亭大鼓现存书目一览表
附录 2:乐亭大鼓演出与农业生活对照表
附录 3:乐亭大鼓艺人访谈纪要
附录 4:清门主要艺人宗谱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乐亭大鼓音乐唱腔运用[J]. 徐丽君.  大舞台. 2015(12)
[2]韩派乐亭大鼓成型及发展[J]. 刘书宇.  曲艺. 2014(07)
[3]浅谈乐亭方言的特点[J]. 李秋来.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19)
[4]论乐亭大鼓鼓词的文学性[J]. 崔琳.  戏剧文学. 2011(09)
[5]发于原野 雅于乡土——乐亭大鼓艺术探微[J]. 崔琳.  四川戏剧. 2011(01)
[6]浅论评剧艺术的审美品格[J]. 杜滇峰.  大舞台. 2010(10)
[7]人民艺人靳文然[J]. 李良.  当代人. 2010(10)
[8]论中国戏曲语言的诗意审美特征[J]. 董淑华.  电影评介. 2010(07)
[9]乐亭大鼓,曲坛一枝花[J]. 何宗禹.  当代人. 2009(11)
[10]靳派乐亭大鼓演唱艺术漫谈[J]. 何建春.  曲艺. 2009(09)

硕士论文
[1]清末民初上海石印“拟鼓词”考略[D]. 刘昭.山西大学 2012
[2]乐亭大鼓文化审美研究[D]. 胡金旭.辽宁大学 2012
[3]曲艺表演类谚语的美学意蕴[D]. 杨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4]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艺术游戏理论研究[D]. 金菊.南京大学 2011
[5]论梨花大鼓及其艺术特色[D]. 李雁.河北大学 2009
[6]乐亭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刘潇潇.河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82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682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a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