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斯坦尼体系与中国话剧演剧

发布时间:2024-01-03 19:40
  纵观二十世纪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简称“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且意义深远的。1930年代,受国内政治运动及“左翼戏剧”思潮的双重影响,中国话剧开始“走俄国人的路”。从这一刻起,“体系”就逐渐成为中国话剧舞台演剧的正宗。因而,如果要系统研究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的历史,就不能不深刻观照“‘体系’在中国”这一宏大的课题。本文的核心意旨便是系统考察“体系”对中国话剧演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分时期研究“‘体系’在中国”这一课题:第一,“体系”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与理论接受情况;第二,中国戏剧家是如何运用“体系”去从事舞台艺术创作的;第三,中国戏剧家是如何发挥主体意识,通过“体系”来建构本国的话剧民族演剧体系的;第四,学习“体系”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中国话剧演剧的发展又造成了怎样的特殊影响。文章主要包含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文章的研究思路与观点创新。本文的研究并不停留在梳理史料、罗列“体系”译介层面,也不局限于描述各时代的“体系”研读与论争情况,而是在此基础上,解析“体系”对中国话剧演剧建构、发...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话剧呼唤舞台演剧的规范
    第一节 文明戏时期:描出话剧的“型”
    第二节 1920年代:本色演技与模拟演技
    第三节 左翼戏剧时期:自觉走向斯坦尼体系
第二章 抗战时期:理论学习与实践摸索
    第一节 “体系”传播迈上新台阶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中的“体系”形影
    第三节 在实践摸索中初见实效
第三章 “十七年”:演剧趋于成熟规范
    第一节 戏剧界再掀“体系热”
    第二节 全面促进演剧的成熟
    第三节 创建“体系”的“中国学派”
    第四节 独尊与扫荡的两重命运
第四章 新时期:在复归中走向开放
    第一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复归
    第二节 “体系”在多元对话中的新发展
    第三节 黄佐临、徐晓钟的民族化创造
结语 中国话剧仍然需要斯坦尼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76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876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