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高密茂腔的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0:35

  本文关键词: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高密茂腔的传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密茂腔 文化生态学 戏曲文化生态学 传承


【摘要】:茂腔属于山东地方戏肘鼓子戏的一个大分支剧种,以其历史悠久、曲调质朴自然、唱腔通俗易懂等特征被誉为“胶东之花”。高密是茂腔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历经一百多年的历史从风雨中走过来的高密茂腔,承载了高密几代人的记忆,凝结了当地人们的价值和审美观念。高密茂腔在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其音乐、演出形式以及传播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现代化传播媒介如互联网的兴起,,高密茂腔越来越家喻户晓,再也不是解放前土生土长的草根文化了。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却也不容我们忽视,那就是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下,如何才能做好高密茂腔的传承工作? 本文在深入高密市艺术剧院及高密民间做了充分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搜集大量有关高密茂腔的视频音频以及书籍论文资料,从以下四大部分阐述了高密茂腔的概况、流变以及传承经验与思考: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主要是在前人研究成果以及自己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高密茂腔的源流及发展阶段、代表剧目、语言与音乐特色。 第二章,从高密茂腔的演出形式变化、传播方式变迁以及高密茂腔剧团的发展演变来窥探高密茂腔的流变。 最后一章,笔者引入文化生态学以及戏曲文化生态学理论,分析了高密茂腔在两种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下的发展情况,并进一步给出了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里,高密茂腔在传承方面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密茂腔 文化生态学 戏曲文化生态学 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0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4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4
  • (四) 创新之处14-15
  • 第一章 高密茂腔概述15-33
  • 第一节 高密茂腔来源与传说15-17
  • (一) “肘鼓子”说法15-16
  • (二) “周姑子”说法16
  • (三) “正歌子”说法16-17
  • (四) “猫腔”说法17
  • 第二节 高密茂腔发展阶段17-19
  • (一) 本肘鼓时期18
  • (二) 冒肘鼓时期18
  • (三) 茂腔时期18-19
  • 第三节 高密茂腔代表剧目19-26
  • (一) 高密茂腔传统剧目:“四大京”、“八大记”为代表20-25
  • (二) “北岔子”、“南岔子”戏25
  • (三) 高密茂腔移植剧目25
  • (四) 近年来高密茂腔新创作剧目25-26
  • 第四节 高密茂腔的音乐及板式26-33
  • (一) 茂腔唱腔27
  • (二) 茂腔曲牌和板式27-32
  • (三) 茂腔伴奏乐器32-33
  • 第二章 高密茂腔的发展演变33-43
  • 第一节 高密茂腔演出形式演变34-36
  • (一) “唱门子”34
  • (二) 撂地演出时期34-35
  • (三) “二小戏与三小戏”与“七忙八不闲”35
  • (四) 职业剧团的繁荣时期35-36
  • (五) 演出程式的回归——剧院演出与传统演出形式双管齐下36
  • 第二节 高密茂腔传播方式的演变36-40
  • (一) 口口相传——茂腔剧目无文字音像流传时期37
  • (二) 广播与杂志报纸传播37-38
  • (三) 茂腔的电影电视传播38-39
  • (四) 茂腔的互联网时期的传播39-40
  • 第三节 高密茂腔剧团的前世今生40-43
  • (一) 高密茂腔剧团的渊源41-42
  • (二) 2009 年转企改制——高密茂腔剧团的新生42-43
  • 第三章 文化生态学角度下高密茂腔的传承43-50
  • 第一节 文化生态学概述44-45
  • (一) 文化生态学概念44
  • (二) 戏曲文化生态学理念44-45
  • 第二节 草根形态下高密茂腔的发展与传承45-47
  • (一) “草根”含义45-46
  • (二) 高密茂腔的草根形态发展46-47
  • 第三节 非草根文化生态环境下高密茂腔的发展传承47-50
  • (一) 高密茂腔的非草根化——以申遗为例47-48
  • (二) 非草根形态下的高密茂腔传承经验与思考48-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8
  • 致谢58-5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姝彤;;小戏生存的艺术与价值——山东地方戏茂腔探微[J];歌海;2011年04期

2 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3 王敏;郑丽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潍坊高密茂腔培养模式[J];大众文艺;2012年05期

4 叶惠文;;浅谈茂腔的艺术特点及传承价值[J];黄河之声;2009年03期

5 周秀梅;;近二十年山东茂腔研究述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石群勇;;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理论述略[J];社科纵横;2008年10期

7 吕俊彪;;神圣与世俗的通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悖论性抉择[J];思想战线;2011年03期

8 单晓杰;耿琰;;论茂腔文场的伴奏——以山东省胶东半岛高密地区茂腔为例[J];群文天地;2012年23期

9 郑传寅;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的民俗学解读[J];戏曲艺术;2004年02期

10 胥正娜;;山东地方戏曲“高密茂腔”探源[J];戏曲艺术;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976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76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e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