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切利《第七交响曲》浅析及和声分析
本文关键词:坎切利《第七交响曲》浅析及和声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多样性材料 音块和弦 插入式和弦结构 民族性 宗教性
【摘要】:本文从调式与旋律、和弦结构、和声进行等三个主要方面对Giya Kancheli《第七交响曲》中的和声与音高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调式与旋律方面,着重从这部作品的调式多样性入手,从横纵结构对不同类型的调式在乐曲中的运用进行罗列与比较,并对旋律与民间音乐材料在作品中的运用与重要意义进行分析;从纵向结构上对于作品中的和弦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音块和弦加以分类;同时,从横向结构上的和声进行入手,对作品的横向调性进行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本篇文章对于《第七交响曲》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和声与整体音高结构方面。在我本人看来,理解其音高组织的方式与和声特点是理解坎切利音乐创作的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其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多样性材料 音块和弦 插入式和弦结构 民族性 宗教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4
【目录】:
- 论文摘要4-6
- 绪论6-8
- 第一章 背景性问题8-10
- 第一节 格鲁吉亚的历史与人文特点8
- 第二节 《第七交响曲》创作背景介绍8-10
- 第二章 调式与旋律10-28
- 第一节 乐曲中的调式特征10-13
- 第二节 多样化调性连接方式13-16
- 第三节 作品中调式音阶的多样性16-17
- 第四节 旋律在作品中的重要性体现17-22
- 第五节 核心乐思在交响曲中的贯穿发展22-28
- 第三章 和弦结构28-33
- 第一节 非三度叠置和弦结构28-31
- 第二节 传统三度叠置和弦结构31-33
- 第四章 和声进行33-40
- 第一节 简单调性进行33-34
- 第二节 复杂调性进行34-38
- 第三节 《第七交响曲》的整体调性布局与结构特点38-40
-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4
- 后记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弘;蓝狄尼六和弦新型式在同中音理论体系中的运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郑中;梅西安色彩和弦表解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钟峻程;;论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陈大苍;;和弦名称的规范问题[J];音乐探索;2009年01期
5 裴贻思;;浅议变和弦[J];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裴贻思;;议“那不勒斯六和弦”的双重性[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崔哲;;再议增六和弦[J];大舞台;2012年01期
8 李建武;;浅析挂留和弦的构成原理与应用[J];乐器;2013年01期
9 童忠良;近现代和弦的数列结构[J];中国音乐学;1987年01期
10 童忠良;近现代和弦的数列系简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双莉;;对和声教科书里 将“属十一”、“属十三”和弦列为高叠和弦的质疑[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锦宣;;和声分析课中等和弦转调的教学思路[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有川;;中文版中外和声学教科书和弦标记法之比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黄瑾;;非独立功能和弦辨析[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孔云霞;;传统大小调体系中的和弦思维及其规训途径研究[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肖武雄;;频谱音乐的和弦连接逻辑依据[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禹永一;;浅谈关于传统和声中的和弦标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康华;;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蔡松琦;;语言与和声交融的教学实践及其他[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邹宜宁;孙瑜;;关于音乐听觉训练中的和弦听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坤;爵士和声与传统和声之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2 刘畅;坎切利《第七交响曲》浅析及和声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5年
3 王桂升;对称和弦的滥觞[D];天津音乐学院;2001年
4 刘晶漪;复合和弦及其技法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5 侯婷婷;梅西安音乐的色彩—有限移位调式与色彩和弦[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陈雅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增六和弦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闫志勇;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音乐和弦识别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李成龙;兴德米特和声与调性理论的应用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9 姜之国;探索者之路[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10 曹栩娴;摇摆乐的和声风格与手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005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00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