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声乐“声”、“字”、“情”的韵味美
本文关键词:浅析中国民族声乐“声”、“字”、“情”的韵味美
【摘要】: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经过时间的洗礼沉淀,民族声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珍贵的艺术瑰宝,它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音乐文化。集我国历史、传统文化、音乐审美情趣为一体综合反映的一种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所特有的文化资源。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地域辽阔,疆土宽广、民族众多,语言也是绚烂多彩,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国民族声乐这一闪耀的瑰宝,它是华夏儿女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民族声乐具有很高美学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理论的研究,将是一个永久性的研究课题,寄托于一辈辈更加优秀的音乐文化研究者。本论文主要以“声”、“字”、“情”韵这三点为切入点,对民族声乐的特点做了一些浅显的研究,从音乐作品在声韵、字韵、情韵上的把握与处理。揭示民族唱法声音音色的特点,咬字行腔的重要性以及情感歌唱关联。结合笔者自身的音乐会,从自己处理作品的切入点入手,形象的说明民族声乐在演唱时所要达到的“声”、“字”、“情”的韵味美。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军;试论歌伎对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作用[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2 李智萍;;谈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刘辉;;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2006年01期
4 易雄志;莫颖;;中国古代声乐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杨莉;;论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弘扬[J];武警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6 汪丽萍;;浅析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传承与传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姚英姿;;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8 史琳;;中国民族声乐体系结构刍议[J];民族音乐;2009年01期
9 王琳;;论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09年02期
10 孟小师;;对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反思[J];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昌永;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协作性、多样性、时代性和传承性[N];音乐周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李瑾;中国民族声乐声归何处[N];音乐周报;2007年
3 记者 紫茵;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在京成立[N];音乐周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刁艳;声乐研究要靠大家[N];音乐周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蓉蓉;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静波;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晓芳;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們粤;关于中国民族声乐本质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权辉;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审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阔;关于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威;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亚丽;“新时期(1979-2000)以来中国民族声乐论文”综合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张红霄;中国民族声乐通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姜霁娓;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86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18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