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庆隆舞及其音乐考释

发布时间:2017-11-19 12:18

  本文关键词:庆隆舞及其音乐考释


  更多相关文章: 庆隆舞 庆隆舞音乐 考释 变异


【摘要】:清代宫廷音乐沿袭明制,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宴飨乐、迎导乐及行幸乐五大部分,其中独具各民族特色的除坤宁宫堂子祭外,皆属宴飨乐,包括庆隆舞、笳吹乐章、番部合奏、回部乐曲及喀尔喀部乐舞等五类。上述音乐虽属于少数民族音乐,却已隶属于礼乐制度之内。庆隆舞作为唯一的满族音乐遗存,在史料中着墨最多,自是意义非凡。按《律吕正义后编》言,庆隆舞包括扬烈舞与喜起舞。本文将以《清史稿·乐志》为切入点,梳理历代筵宴乐舞,以《律吕正义后编》、《大清会典》、《清实录》及各朝《起居注》等相关典籍为主要依据,分析庆隆舞的实际演出时间、地点及表演者等等,抽丝剥茧,还原庆隆舞及其音乐以本来面貌。庆隆舞之名为乾隆八年定,其先现形式是筵宴时的乐舞、队舞及对舞,定名后为皇帝祝寿表演喜起舞、为皇太后上寿皇帝亲舞的是喜起舞的变体——彩衣舞,此舞名在关于庆隆舞的史料中从未提及,而是零星散落于《清实录》与各朝《起居注》之中,但其对于研究庆隆舞的演变发展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道光十五年时为皇太后祝寿演奏庆隆舞乐,同治、光绪大婚时的庆隆舞相当于乾隆时的扬烈舞,二者存在功能上的转化。在音乐上,伴随着诸次演变亦是如此。现仅存的庆隆舞乐曲译自《律吕正义后编》之中的工尺谱,依十二月对应十二律,与皇帝、皇太后相关,结合不同场域另有规定。本文将结合史料中庆隆舞的具体演出情况,首先探讨面具与服饰、舞姿、乐器与乐谱及乐章与辞藻上的转化,再分析其组织机构与功能上的革新,最后剖析庆隆舞及其的音乐的变异原因,以期更加全面的展示庆隆舞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原黎君;;论清代庆隆舞的发展与继承[J];兰台世界;2013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经专家研究挖掘整理 200年后再现乾隆盛世《庆隆舞》[A];《圆明园》学刊第十七期——庆祝中国圆明园学会成立35周年特刊[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驻巴黎记者 梁晓华;“天坛神乐”奏响丽芙城堡[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超;庆隆舞及其音乐考释[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03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203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