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从《三礼》看周代礼乐文化的构成

发布时间:2017-12-04 22:31

  本文关键词:从《三礼》看周代礼乐文化的构成


  更多相关文章: 《三礼》 周公 周代礼乐 五礼 用乐思想 礼乐制度 公民道德


【摘要】:“礼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质影响达三千年之久。西周初期,,周公为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对前代礼制进行损益,并结合西周的政治制度,提出建立适应新政权的礼乐制度。《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集中体现了周代礼乐的面貌,是周代礼乐发展至成熟的文本形式和理论成果。 本文以《三礼》中的礼乐史料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思想内涵两方面来剖析周代礼乐文化的构成。主要包含:其一,从乐器与舞器、乐官与乐人、乐舞与乐诗三个层面来论述。它是礼乐的表现形式;其二,从教育功能和用乐层面来把握。它是礼乐的思想内涵。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旨在对周代礼乐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 本论文分五部分。 其一,绪论,主要对选题缘由进行说明,再对周代礼乐文化在不同学界的研究成果做重点综述,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论述。 其二,第一章,对《三礼》和周代礼乐制度的建立进行概括性论述。通过对《三礼》的介绍,了解其中蕴含的礼乐材料,从而把握《三礼》与周代礼乐的关系。 其三,第二章,从乐器与舞器、乐官与乐人、乐舞与乐诗三个方面对周代礼乐的表现形式进行探讨。通过上述研究,目的在于更清楚的了解周代礼乐的成熟形态及具体形式。 其四,第三章,对《三礼》中所含礼乐思想进行讨论,旨在更深入的理解周代礼乐文化的形式和内涵。 其五,结论部分,主要从《三礼》中的礼乐形式和礼乐思想两大方面来对周代礼乐文化的构成进行评述。通过礼乐思想的探讨,深入理解礼乐的表现形式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臣;;夏、商文化与“雅乐”制度的滥觞[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秀臣;;礼藏于乐:礼乐文化的形态原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李方元;周代宫廷雅乐与郑声[J];音乐研究;1991年01期

4 修海林;周代雅乐审美观[J];音乐研究;1991年01期

5 褚春元;;论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王秀臣;;周代雅乐的时空意义考察[J];齐鲁学刊;2006年06期

7 王秀臣;周代礼制的嬗变与雅乐内涵的变化[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8 李方元;;周代宫廷雅乐的历史渊源及成因[J];音乐艺术;1993年03期

9 王秀臣;“三礼”雅乐的艺术构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王秀臣;;“三礼”的文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J];文学评论;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1252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252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