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排舞中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
本文关键词:在竹排舞中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在竹排舞中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
在竹排舞中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
发布日期: 2014-06-11 发布:
2013年1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竹排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在校园里开展竹排舞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因为跳竹排舞的每个环节、过程当中,动作与节奏相得益彰,无时不在。在我校大课间学生跳竹排舞活动中,我们对竹排舞影响学生音乐节奏感进行了研究。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竹排舞;音乐;节奏感
竹排舞又称竹竿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为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竹排舞相对独舞等其他舞蹈种类而言,简单易操作,无须多么深厚的舞蹈技术功底,兴致所至,大人小孩都能跳上几步,具有普及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跳竹排舞理应成为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理想方式,通过跳竹排舞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锻炼身体的上、下肢力量。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敢果断的品质,艺术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蕴含着比知识传授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素质培养。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在有节奏的、规整的队伍行进中跳进跳出,能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学生音乐韵律感,为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1 用竹排舞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
小学生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不经意间发生无意注意的行为,这是很正常的,竹排舞指导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化解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是用讲课的内容来‘拴住’儿童对教师的叙述和讲解的注意力的。”显然,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是引起并保持这种注意的最有效的条件。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环境的熏陶尤为重要,在学校的音乐课上,平时的文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多播放一些竹排舞视频,让学生对竹排舞活动先获得初步印象,然后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来实践,以点带面,渐渐影响校园内更多的学生,儿童天性好玩,喜欢娱乐,组织者通过众多的竹排舞游戏活动展示来吸引孩子们,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把竹排舞当作娱乐消遣和玩耍的方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经常鼓励和肯定他们的表现,在老师激励和同学提示下培养跳竹排舞兴趣、促进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化。
2 让竹排舞节奏在孩子们的耳朵中先入为主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节奏与人和自然的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的呼吸、脉搏的跳动、走步、舞蹈、劳动,人的情感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自然界中的刮风、下雨、流水的动态等,都可以通过节奏的形式表现出来。节奏中蕴含着人类及自然界中的一切律动。有良好的节奏感就可以把人与自然界的律动形成同一轨迹,获得强烈的感受。比如在进行曲音乐的伴奏下,我们的步伐自然会更加坚定有力;情绪也会随之激昂。跳竹排舞之前,面对的先是学生听赏竹排舞音乐的活动,节奏为第一要素,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跳竹排舞的效果,教师需要在日常音乐课中,平时校园文体活动中有意识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用耳朵听、去感知音乐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竹排舞音乐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旋律不失优美动听,听听著名的竹排舞音乐《跳柴歌》便能知晓,音乐课上可以让学生唱《跳柴歌》,念《跳柴歌》音乐节奏,用手势划出节拍,体育课上根据竹排舞音乐用身体律动来表现出节奏,这样通过各种感官手段,听赏、模仿、领悟。让竹排舞节奏在孩子们的耳朵中先入为主,耳熟能详。
3 在运动中体会竹排舞动作与节奏的协调
竹排舞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间体育游戏色彩的舞蹈,必须有舞蹈动作。在宽阔的空地上摆开阵势,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开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在竹竿敲击的节奏引领下,舞者必须依据规整的节奏做出动作,控制好身体动作,否则有可能被竹竿夹住,或者踩到竹竿,成为大家嬉笑的对象。
要想做出动作规范、节奏合拍的竹排舞动作,必须使动耳、动脑、步伐运动、手臂动作紧密配合,在运动中体会动作与节奏的协调。耳听音乐伴奏,心中默默数好节拍,在弱拍上呼吸,做好准备,出左脚,上举双臂,起跳,伸右脚,跨杆,落地,左右摆臂……动作一气呵成,听音乐,数节拍,头脑里提前想好下一步的动作,形成音乐连绵不断,动作连贯流畅的循环过程。我校大课间竹排舞采取的主要伴奏音乐,也是具有层次变化的。首先是一段动感的《兔子舞》音乐节奏,紧接着是一段轻松的钢琴音乐作为过门,然后接竹排舞音乐《跳柴歌》,三段不同的音乐,丰富了学生心中的节奏感层次,为动作与节奏的协调范围上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4 让节奏感在敲击行进中得到巩固
节奏感,顾名思义,即为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节奏感的基础,是拍感准确。拍感准,也就是能准确掌握每拍的时值。任何人都有天生的拍感。在人的生活环境中,有许许多多有拍感的事物,例如:平静时摸摸自己脉搏跳动,匀速走路或匀速跑步,海浪起伏,泉水的流淌,马蹄声声,细雨滴滴等等……在竹排舞中,持竿者依据节奏不间断地进行竹竿与竹竿敲击,“哒哒哒哒”节奏声此起彼伏,跳竹竿舞的同学在连绵不断的敲击声中行进,在敲击行进中舞动,在舞动中捕捉节奏感,在行进中巩固节奏感,因为音乐课上训练节奏感,是坐在教室凳子上,内心体会,划拍击掌拍腿,是一种静态掌握节奏感的方式,而竹排舞中,掌握节奏感需要在行进中,依据节奏,跨过竹竿,是一种动态静态相结合的体验节奏感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体验节奏感更为灵活有趣,不会枯燥乏味。长期练习下去,运动中的节奏感会内化到每个孩子心中,对音乐节拍的反应会更加灵敏,孩子们的音乐综合素质也会相应提升。两年来,在开展校园大课间竹排舞活动的实践中发现,敲击竹竿的学生动作渐渐熟悉,节奏越发稳固,跳竹竿舞的同学舞姿愈发优美,节拍更加准确,经过相关竹排舞班级音乐课上的歌唱和乐器演奏活动的观摩,孩子们的节奏感都得到明显提高,综合表现力大大增强。
总之,在校园里开展竹排舞活动的优越性已经凸显,逐渐提升着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提升的过程还在继续,竹排舞活动已经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今后还需要更深入研究探讨,让更多孩子受益,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文漪.音乐教学新视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张厚璨.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15oU0TN67kwjOl8 PeUGGnqw694gJv9_eSIhBCG8Spp49OsTgDKjxkv9x5fcinyjPO1 ITH_gI_HD6bfQ6VyAP_,节奏感.
本文关键词:在竹排舞中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8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2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