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18 17:14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同化与多元 现代性 后现代性 音乐人类学 重新定位


【摘要】:本文根据当今多元文化教育学来阐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及其课程与教学。首先,多元文化教育是与同化主义教育相对的概念,各自都有其哲学基础;其二,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都是当今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三,多元文化教育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课程及教学提供了教育学的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分类号】:J60-4
【正文快照】: 多元文化教育提出的全球意义首先在于,文化、种族、民族、语言和信仰的多样性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存在,各个国家面临的挑战是:在建立一个包括不同民族及族群并使他们效忠国家的同时,需要为不同的民族及族群提供保留与展示他们社区文化的空间。而且,多元文化教育也肯定了民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玮,王文岚;契机,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发展[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6期

2 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内特尔的后现代音乐教育思想[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陶慧敏;高师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4 伍国栋;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徐新建;;无字传承“歌”与“唱”:关于侗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1期

6 徐新建;“侗歌研究”五十年(上)[J];民族艺术;2001年02期

7 徐新建;“侗歌研究”五十年(下)——从文学到音乐到民俗邋[J];民族艺术;2001年03期

8 王文澜;国外音乐教育改革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朱玉江;文化相对论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毛云岗;从侗族“大歌”看中国多声部民歌[J];音乐探索;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郑卫新;;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薇;论西域音乐文化中的龟兹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帅红;白诚仁合唱作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潇苑;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生活的历史变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董瑞莉;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静冬;从“千人一腔”到“百花齐放”[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吴岚;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7 田李隽;侗族民歌传承主体的生存境况与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侯宗辉;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艺术文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苏金萍;花儿剧艺术特征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态度与师资培训[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鸿军;贾丽萍;;后现代合法性的确立[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2期

2 张菡;窗外穿林竹叶声[J];读书;1994年09期

3 李松;;交流·突破·拓展——文化研究与现代性国际高层学术论坛综述[J];长江学术;2006年04期

4 陈亚军;我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韩震;;本质范畴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J];哲学研究;2008年12期

6 张颐武;;走向“后寓言”时代[J];上海文学;1994年08期

7 岛子;禅思与后现代性的──朱金石的艺术智慧[J];东方艺术;1998年04期

8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的后现代性流变[J];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2期

9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杨海征;论全球化与历史唯物主义重建[J];江汉论坛;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卫东;;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两难抉择——当代新儒家的理论困境及其出路[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儒学卷)[C];2005年

2 楚行军;;体验哲学的后现代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吴建国;;试论旅游对四川藏区文化生态的重构(摘要)——以阿坝藏区为例[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4 高飞乐;高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问题研究述论[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张旭东;;现代性的神话:当前时代的反动[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6 孙绍谊;;市场转型中的影像重组:新媒体与文化批评[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7 彭兆荣;;“遗产旅游”与“家园遗产”:一种后现代的讨论[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8 柴焰;;积极建构主流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9 李琴;;述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兴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N];人民日报;2009年

2 张云鹏;后现代性与传统、与我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4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 汝信;对话: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必经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郭台辉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早期鲍曼:用马克思主义测量历史的起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李世涛;詹姆逊:从后现代性返身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汪民安;一曲激烈对抗的戏剧[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肖自强 汪民安 姚福燕;后现代主义五人谈[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美国)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陈永国译;全球化与赛博朋克[N];文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德峰;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8年

2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3 宋伟;后现代转向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4 宋彦;穿行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雷鸣;危机寻根:现代性反思的潜性主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7 姜福东;返回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学[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大为;立体的展开[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发财;鲍曼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反思[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郑根成;媒介载道—传媒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祺;好莱坞无厘头喜剧电影的后现代性[D];汕头大学;2005年

2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威;中国反性骚扰法律制度建构的后现代向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幸娟;关于教育管理中隐喻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卫兵;杜威课程论的后现代意蕴[D];苏州大学;2004年

6 邬蒙;迷失于后现代的田园[D];苏州大学;2005年

7 迟维维;“第六代”电影:后现代性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葛红刚;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文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江;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东;通向翻译的后现代伦理[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4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304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