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面向未来的中国作曲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8-05-24 22:09

  本文选题:民族音乐传统 + 风格作曲教学 ;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在社会形态变迁之后,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方式和标准也需要改变而不是固守前信息时代的模式;强化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作为一种从感性入手的音乐修养要从附中抓起,在本科阶段通过对中国音乐形态的理性认识和真实语料风格写作巩固;目前学院派作曲教学确实存在对某些西方思维定式的追仿,但只要正面引导,并从教学体制上确立以包括中国风格在内的五种"风格作曲"分阶段达标,问题可以解决;开创引领中国音乐文化面向世界未来的贯通性、前瞻性新理论是强化中国民族音乐教学的关键,而能够促成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和西方经典和现代音乐理论产生飞跃的焦点在于对自然十二音体系新调性的研究。
[Abstract]:After the change of social formation,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ways and standards also need to change rather than stick to the model of the pre-information age;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folk music, as a kind of musical accomplishment starting with sensibility,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attached middle school. In the undergraduate stage, it is consolidated by th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music form and the writing style of real corpu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imitation of some western thinking patterns i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of academies, but only the positive guidance. And from the teaching system to establish five "style composition", including Chinese style, to achieve the standards in stages, the problem can be solved, to lead the Chinese music culture to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through, The prospective new theory is the key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folk music, and the focus of the leap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theory and the western classical and modern music theory lies in the study of the new tonality of the natural 12-tone system.
【作者单位】: 《音乐中国》英文学报;
【分类号】:G642;J6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艺芳;走进新千年的中国民族音乐[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马树芬;“诗情画意”的中国民族音乐[J];艺术研究;2003年02期

3 段桥生,米瑞玲;漫谈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研究;2004年02期

4 王星南;;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征及其形成[J];艺术百家;2007年S2期

5 刘曦;;杂谈中国民族音乐[J];电影评介;2008年09期

6 胡小军;赖明英;;传承与创新——全球化视野下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刍议[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程幸培;;浅谈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意义及现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4期

8 谢霜;;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J];艺术广角;2008年03期

9 尚艳霞;;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发展的关系[J];音乐生活;2008年08期

10 张飞;;论中国民族音乐商品化的若干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范丽娟;林祥柽;;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市场化策略研究——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罗仕艺;陈世权;;中国民族音乐曲式结构的模糊性[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孙丽萍;朱哲琴:要让世界听到中国民族音乐[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徐沛东;在“刘天华阿炳中国民族音乐基金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 记者 吴伟农 丁宝忠;中国民族音乐会享誉联合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中央民族乐团党委书记 董天恒;民乐30年“走出去”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赵世民;暂别读者[N];音乐周报;2012年

6 郑寒月;名家“大手拉小手”普及民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本报记者 肖洁;民乐,国人爱她没商量[N];兰州日报;2006年

8 陈俊;跨越时空的聆听[N];光明日报;2004年

9 曹绍德;“刘天华阿炳中国民族音乐基金会”成立[N];中国艺术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帅;当代中国笛子的创作与演奏[D];中央音乐学院;2016年

2 屈梦雪;中国民族音乐风格萨克斯管作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3 伍洪忠;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石骏;中国民族音乐的情绪结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符晓钰;中国民族音乐国际传播的理论与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孙科;中国民族音乐特征提取与分类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薛辰婕;独立构建以五声性调式为基础的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体系[D];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8 王茜;中国民族音乐语言特征在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9 蔡威;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10 许洋;论视唱练耳教学中可塑性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930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930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b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