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弹拨类乐器的音响特征及其在电子音乐作品中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5 00:15

  本文选题:弹拨类乐器 + 电子音乐 ; 参考:《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电脑技术的发展,电子手段成为音乐创作的重要工具。全世界的作曲家们采用各种方式将电子音乐与声学乐器相结合,其中弹拨类乐器的使用在这些作品中颇为常见,并有许多创造性的用法,带给听者不同的感受。弹拨类乐器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民间音乐中。中国民族乐器中弹拨类乐器占据了重要地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琵琶、柳琴、月琴、阮、三弦、扬琴、筝等多种1。在电子音乐作品中,有各种与弹拨类乐器结合的作品,其中有现场乐器演奏与预制电子音乐结合的,还有对弹拨类乐器声音素材进行处理的纯电子音乐,亦有交互的电子音乐作品。在这些不同类型的作品中,现场乐器演奏与预制电子音乐相结合的这一类作品数量最多。作为学习电子音乐的研究者,笔者对弹拨乐器有着亲切感和兴趣爱好,意欲将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电子音乐的特点,本文的研究从弹拨乐器的音响特征开始,选择吉他、古筝、琵琶、柳琴等乐器进行分析,研究弹拨类乐器的发声特征和频响特征。在此基础之上,选取Steve Reich的《电子对位》和李嘉的《粼动》两部作品进行研究,这两部作品利用了弹拨类乐器的音响特征,将点音互相碰撞或以长线条音型推动发展;最后在本人学位作品《弦鸣》的创作实践中通过具体的例证,将探索电子化处理手段与弹拨类乐器的结合,探索它们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此论文的研究意欲研究弹拨类乐器与电子音乐的结合,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这一论题的关注。有益于今后的创作者们更深入地解弹拨类乐器的音响特征、其声音通过不同电子化手段所可能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如何运用在电子音乐作品中,对创作有一定帮助。同样,非弹拨类乐器与电子音乐的结合,也许是笔者今后研究的目标。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 the electronic mean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music cre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632.3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翔宇;中国民族乐器采样音色低音音域拓展方法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

2 马继超;古琴声音的数字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3 杨洋;民族化音乐要素在中国电子音乐创作中的衍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31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931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