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诗性传统的生成空间与传承语境
本文选题:壮族民歌 + 诗性传统 ; 参考:《文化遗产》2017年01期
【摘要】:壮族诗性传统始终寄寓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之中,壮族不同乡镇、不同县域和不同壮语方言文化区的不同壮族支系传承着不尽相同的歌咏习俗,形成相对统一而又各有地域特色的民歌文化和诗性传统,并不存在超越壮族各区域文化的形神统一的诗性传统。另外,随着壮族社会历史的演进,壮族诗性文化的传承语境不断发生变化,壮族人口的迁徙,壮族诗性文化空间也会发生位移。政治力量的干预和传播媒介的更新,也对壮族民歌文化的传承语境起到重要的制衡作用。
[Abstract]:The poetic tradition of Zhuang nationality has always been embedded in the specific cultural space. Different Zhuang ethnic groups in different villages and towns, different counties and different cultural areas of Zhuang dialect have inherited different singing customs. There is no poetic tradition that transcends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the form of a relatively unified folk song culture and a poetic tradition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Zhuang's social history, the inheritance context of Zhuang's poetic culture is constantly changing, the migration of Zhuang's population, the Zhuang's poetic cultural space will also shift. The intervention of political power and the renewal of media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alancing the inheritance context of Zhuang folk song culture.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4BZW170)的阶段性成果,壮族诗性传统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顺萍;;壮族歌圩文化[J];传承;2007年04期
2 尹明;;田阳敢壮山壮族歌圩[J];歌海;2012年06期
3 农学冠;;壮族歌圩的源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4 邓如金;论壮族歌圩的生命力[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5 潘春见;歌墟源流──壮族歌圩与其他民族歌场之比较(一)[J];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04期
6 毛志东,黄秉生;评潘其旭《壮族歌圩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7 黄文富;;壮族歌圩狂欢化民俗内质考察[J];歌海;2013年06期
8 黄羽;;社会人文环境的变迁对壮族歌圩的影响——从壮族歌圩的源流看其社会功能的转变[J];艺术探索;2006年S2期
9 何正廷;;坡芽歌书与壮族歌圩[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萍;;论百色市壮族歌圩的源流与价值[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秦雯 本报实习生 郑诗宝;三相圩逢 古老壮族歌圩的活标本[N];广西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梁姗 实习生 朱敏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城市软实力[N];南宁日报;2011年
3 记者 莫俊;各地专家聚焦邕剧壮族歌圩[N];南宁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蒋林;壮族歌圩如何留住青年一代[N];广西日报;2008年
5 翟长孙 高化川;T樕掣枸祝鹤匙迥信那楦杌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坤;草根学者建功壮文化研究[N];广西日报;2005年
7 记者 黄滢;南宁公布26项市级“非物遗”名录[N];南宁日报;2007年
8 覃德清(教授,,人类学博士);民族文化资源的理性阐发[N];广西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曲;广西德保壮族歌圩及其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彭恒礼;论壮族的族群记忆[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艳;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兰尉源;壮族传统文化中“水”意象的生态批评[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陈海霞;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人文生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麻利;歌咏习俗与壮族口头韵文创作叙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华;龙胜壮族女性传统文化与现代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侯红良;壮汉文化认同与壮族文化品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玉琴;壮族传统歌圩文化的现代重构[D];浙江大学;2014年
10 王堂澧;浅谈文山壮族情歌及其发展现状[D];云南艺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061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06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