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南音指套《良缘未遂》男腔演唱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01:23
【摘要】: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至今,其音乐内容分为“指”“谱”“曲”三大类,“曲”的数量最多,以演唱的形式呈现。唱腔是南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叫字、咬字、润腔等都具有极大研究价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均为男腔,其在南音传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重要的一席之地,现今,南音演唱者以女腔居多。本研究将视域置于晋江、泉州、厦门、菲律宾不同区域、不同年代南音“男腔演唱”代表人物之比较研究上,以南音指套《良缘未遂》为切入点,从叫字、润腔、顿挫、音域、师承、社会背景等方面进一步阐述南音“男腔演唱”特质及其逐渐稀缺的原因,以期呈现阶段性南音“男腔演唱”传承现状。同时,在实践层面上,男腔典型的“顿挫”“润腔”演唱方式为本人南音演唱起到指导性作用,透过个人体验的阐述,以期为学习者更准确地把握传统南音演唱风格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咨鉴。
【图文】:

南音指套《良缘未遂》男腔演唱比较研究


庄国良

南音指套《良缘未遂》男腔演唱比较研究


蔡泽煌
【学位授予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61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洁;;“中西兼顾”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润腔技巧与机理教学原理在声乐教学中结合运用之初探[J];北方音乐;2016年21期

2 王tb;;民族声乐对京剧润腔的借鉴与运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3 林邦彬;;浅谈通俗唱法的润腔技巧对民族唱法润腔艺术的借鉴作用[J];通俗歌曲;2017年03期

4 冯光钰;;润腔研究有新角度——写在董维松教授80大寿之际[J];中国音乐;2011年01期

5 卓松年;杨珍;;京剧旦角润腔规律探讨[J];戏曲研究;2010年01期

6 兰晓薇;胡鹏;;湖北小曲润腔技法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4期

7 杨u&;;花腔技法与润腔技法关系初考[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兰晓薇;论民族声乐中的"润腔"技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席强;民族曲调中的“润腔”结构[J];中国音乐;1992年01期

10 倪荷生;我对“韵味”的认识[J];黄梅戏艺术;198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汪人元;音乐:戏曲艺术的灵魂[N];中国艺术报;2013年

2 刘承华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古代唱论的历时性展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樊凤龙;晋剧唱法及其风格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铠艳;南音指套《良缘未遂》男腔演唱比较研究[D];泉州师范学院;2019年

2 李方明;试论民歌《绣荷包》的润腔[D];河南大学;2018年

3 李晶晶;中国民族声乐之“润腔”的创造性运用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8年

4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敏;在民歌演唱中我对润腔技巧的认识和运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6 徐小亮;汉族民歌润腔歌唱性技巧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7 叶秋晨;梅兰芳《贵妃醉酒》四首唱段的发音吐字及润腔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8 孙黎;传统吟诵中的咬字与润腔特征在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兰晓薇;民族声乐润腔技法及其符号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江洋;花鼓戏与民族声乐的润腔技法在艺术呈现上的异同[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32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632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2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