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黑社火音乐文化及其器乐伴奏探究
发布时间:2020-12-20 00:30
天水黑社火,即晚上耍演的社火,又名小曲或烟歌,属于秧歌范畴,是集民间音乐、舞蹈、说唱、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民俗表演形式,主要流行于天水市秦州区境内各乡镇。黑社火作为天水古老的风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并整理天水黑社火中器乐伴奏的资料,本文结合自然和人文背景阐述了器乐在社火音乐中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色,说明器乐伴奏在社火音乐中的重要性,同时试图探讨器乐伴奏音乐形态规律的运用与艺术表现需要之间的密切联系。全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章黑社火确立之历史沿革及文化语境、社火活动的基本程式及文化功能的演变。第二章从器乐伴奏的角度出发,探讨伴奏中艺术形式特点、技术技巧的运用、竹笛在器乐伴奏中的主奏地位、唱腔与伴奏间关系、伴奏中各乐器间关系和伴奏乐师在社火音乐里扮演的角色作用。第三章中研究黑社火器乐伴奏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探讨社火音乐中器乐伴奏计划与保护的问题。本文的后半部分不仅阐述了天水黑社火存在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同时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天水黑社火的器乐伴奏的未来寄予了希望。本文阐明、深化与完善当地的社火音乐理论,对音乐历史资料,曲谱,器乐伴奏形式再次深入剖析,希望进一步丰富天...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天水黑社火音乐文化概貌
1.1 天水地区自然社会环境
1.2 天水黑社火历史源流
1.3 天水黑社火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 天水黑社火器乐伴奏的应用分析
2.1 社火音乐伴奏中主奏乐器介绍
2.2 社火音乐中文武场及其过门音乐器乐伴奏
2.3 竹笛在社火音乐伴奏中的技巧运用
2.4 社火音乐中伴奏乐师的角色作用
3 天水黑社火器乐伴奏的现状评析
3.1 天水黑社火器乐伴奏发展的现代境遇
3.2 天水黑社火器乐伴奏的保护计划
3.3 对天水黑社火器乐伴奏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水民间音乐生存现状调查[J]. 赵兴元. 黄河之声. 2018(16)
[2]黑社火:奔放在土乡大地上的狂欢[J]. 筱筠. 中国土族. 2017(01)
[3]试论六盘山社火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 姚琴. 音乐时空. 2016(10)
[4]新疆社火研究综述[J]. 赵雯. 当代音乐. 2016(03)
[5]陇南礼县社火音乐特征探析[J]. 谢立山,赵芳芳. 戏剧之家. 2014(12)
[6]神圣时空下伏羲庙灸百病习俗的人类学阐释[J]. 余粮才. 西北民族研究. 2013(04)
[7]陕西民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比较与分析——以闹秧歌、闹社火为例[J]. 李宝杰.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2(03)
[8]汉族民间舞蹈的符号学分析——以社火为例[J]. 缑静. 考试周刊. 2011(57)
[9]陇南白马人“池哥昼”与“黑社火”比较研究[J]. 余永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0]西和“黑社火”系列造型及图像的艺术特征[J]. 余永红. 甘肃高师学报. 2008(04)
博士论文
[1]移民社会的文化记忆——辽宁民间社火研究[D]. 李巍.中央民族大学 2010
[2]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 赵志安.福建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邢台社火音乐研究[D]. 冯帆.山西师范大学 2017
[2]移民背景下玛纳斯县社火乐舞文化的调查研究[D]. 赵雯.新疆师范大学 2016
[3]豫剧乐队及其伴奏手法研究[D]. 程珑.河南大学 2015
[4]祁县社火音乐文化调查与研究[D]. 申易之.山西师范大学 2015
[5]城市化语境中的社火流变[D]. 张迪.华东师范大学 2014
[6]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研究[D]. 刘娜.贵州民族大学 2013
[7]村落社火活动的文化功能探析[D]. 张兵强.兰州大学 2011
[8]宝鸡陈仓黑社火调查研究[D]. 姚欣杰.陕西师范大学 2009
[9]辰河高腔音乐研究[D]. 曹霞.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6853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天水黑社火音乐文化概貌
1.1 天水地区自然社会环境
1.2 天水黑社火历史源流
1.3 天水黑社火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 天水黑社火器乐伴奏的应用分析
2.1 社火音乐伴奏中主奏乐器介绍
2.2 社火音乐中文武场及其过门音乐器乐伴奏
2.3 竹笛在社火音乐伴奏中的技巧运用
2.4 社火音乐中伴奏乐师的角色作用
3 天水黑社火器乐伴奏的现状评析
3.1 天水黑社火器乐伴奏发展的现代境遇
3.2 天水黑社火器乐伴奏的保护计划
3.3 对天水黑社火器乐伴奏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水民间音乐生存现状调查[J]. 赵兴元. 黄河之声. 2018(16)
[2]黑社火:奔放在土乡大地上的狂欢[J]. 筱筠. 中国土族. 2017(01)
[3]试论六盘山社火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 姚琴. 音乐时空. 2016(10)
[4]新疆社火研究综述[J]. 赵雯. 当代音乐. 2016(03)
[5]陇南礼县社火音乐特征探析[J]. 谢立山,赵芳芳. 戏剧之家. 2014(12)
[6]神圣时空下伏羲庙灸百病习俗的人类学阐释[J]. 余粮才. 西北民族研究. 2013(04)
[7]陕西民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比较与分析——以闹秧歌、闹社火为例[J]. 李宝杰.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2(03)
[8]汉族民间舞蹈的符号学分析——以社火为例[J]. 缑静. 考试周刊. 2011(57)
[9]陇南白马人“池哥昼”与“黑社火”比较研究[J]. 余永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0]西和“黑社火”系列造型及图像的艺术特征[J]. 余永红. 甘肃高师学报. 2008(04)
博士论文
[1]移民社会的文化记忆——辽宁民间社火研究[D]. 李巍.中央民族大学 2010
[2]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 赵志安.福建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邢台社火音乐研究[D]. 冯帆.山西师范大学 2017
[2]移民背景下玛纳斯县社火乐舞文化的调查研究[D]. 赵雯.新疆师范大学 2016
[3]豫剧乐队及其伴奏手法研究[D]. 程珑.河南大学 2015
[4]祁县社火音乐文化调查与研究[D]. 申易之.山西师范大学 2015
[5]城市化语境中的社火流变[D]. 张迪.华东师范大学 2014
[6]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研究[D]. 刘娜.贵州民族大学 2013
[7]村落社火活动的文化功能探析[D]. 张兵强.兰州大学 2011
[8]宝鸡陈仓黑社火调查研究[D]. 姚欣杰.陕西师范大学 2009
[9]辰河高腔音乐研究[D]. 曹霞.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6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926853.html